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研究生考哈尔滨环卫工失败——死也要死在编制里
2013-01-15 08:37:2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5日讯 1月4日,哈尔滨市举行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人员培训结业式,448名面向全国招聘的事业编制环卫工人正式走上清扫保洁作业一线。据了解,本次公开招聘最终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培训结束后他们将正式走上环卫工作岗位。

  “研究生当环卫工!”立刻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事业编制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追逐这个平时并不为多数人看重的工作?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为什么出现与当初体制内人员纷纷“下海”相反的趋势?大学生热衷体制内职位会给当今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1.年轻女环卫工竟是研究生

  在气温达到-30℃的室外,严晓把自己包装得很严实,嫩黄色的环卫工作服,头戴棉帽,只露出一双眼睛,如果不是口罩上有粉色的卡通人物,从外表几乎看不出这是一个只有27岁的年轻女孩。

  严晓能够很轻巧地把一个烟头扫进垃圾鞘内。严晓适应的不仅仅是工作,对于外界的各种声音,也能够泰然处之了。作为七名被录取的研究生之一,她说:“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2.管理者的出乎意料

  尽管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哈尔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勇还是坦承:“没想到会引起社会这么广泛的关注,这几天已经记不清接待多少家媒体的记者了。”

  2012年9月,从哈尔滨市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员工起,就注定了关注会是一种必然。

  10月中旬,哈尔滨城管局公布报名结果:457个工勤技能岗位却引来1万余人报名,最终缴费成功的7186人中,拥有本科学历的2954人,占41.11%;29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

  王勇称,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更没想到会吸引到这么多的高端人才。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这么多的高端人才青睐环卫工作岗位也属正常,而且也符合“哈尔滨市环卫系统的发展”。

  王勇称:“这次全市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员工,是政策上的创新,哈尔滨市环卫作业队伍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技术岗位作业人员不足都是现实问题,按照市里的相关要求,我们要尽快建设一支年轻化、技能化、专业化的环卫队伍。”

  不过,王勇也清楚,457个岗位能够吸引来万余人报名,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新进人员均按照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管理,使用事业编制;工资及社会保险等均按现行事业单位工勤岗位标准执行,对新进的外地人员可落为哈尔滨市城区户口。”

  “事业单位”是指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组织,有着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特征;政府直接组织、管理与投入,也能最大程度保证政府意志的实施。

  不仅如此,对于众多报名人来说,如果能顺利考入,在工作三年后,一旦管理岗位出现空缺,将有可能调整到管理岗位,这是更大的诱惑。毕业于哈尔滨当地一所名校的本科生姜丹就告诉记者:“那样的话,我就可以从科员开始做起,然后副科,到了一定的级别后,就可以自然转为公务员。”已经连续4年折戟国考的她,认为这是自己改变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

   3.稳定,还是稳定

  尽管已经上岗,但这批新员工还不知道月薪是多少,“领导也没说过”,但能拿到手的并不会太多。吴慧敏是道里区清洁大队的队长,“我现在的工资标准也就是事业单位里的科级,如果按照当初说这些新进人员薪金按照事业工勤人员标准,除去各种保险后,发到手里的应该是1500元左右。”

  这与姜丹自己估计的差不多,在成为环卫工人之前,姜丹是当地一培训机构的老师,月薪将近4000元,至少2000元的落差并没有让姜丹感到意外:“报名之前就估计会是这些收入,以前工作的薪水虽然比现在的高,但是没有安全感,说不定哪天工作就没了,我马上就要结婚了,然后面对就是生育问题,现在进入到事业单位就很有稳定感了。”

  记者采访到的诸多新进员工都表现出对网上争议的豁达,只是在涉及到理想的话题时才有不同意见。

  性格开朗的张冉看到网上有人说“为了稳定而放弃理想”,就想发贴回应,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张冉坚持认为,追求稳定与放弃理想没有关联,“理想不是一个永恒的词汇,因为随着每个人的成长以及所处的不同阶段,理想是会发生变化的,比如我大学毕业时,我的理想是要成为一名空姐,所以在各个方面去完善自己,比如英语口语,比如礼仪培训,但就是因为打字太慢,怎么练都不行,最后也没当上空姐。”

  “我现在的理想就是好好工作,将来如果有机会,能够调整到管理岗位。”张冉说。

  4.事业编制的魔力

  王勇说,这次招考要通过笔试和面试两个阶段,22个研究生里既有倒在笔试上的,也有在面试没有获得认可的,主要原因是“对环卫工作的认识不够”。

  王洋认为考试的题太难了:“笔试总分是200分,50分的内容是关于社会和谐、公德等方面的,但剩余的150分包罗万象,而且在招考时就说,考试不指定教材,不指定范围,原则上掌握清扫员具备的知识。”

  王洋至今记得考试的几个题目,有道题问:清扫机车旋转的扫帚是向内旋转还是向外旋转?还有的题问:遇到积水时,是用笤帚处理快还是用撮子快?

  “类似这样的题还有很多,而且除了环卫方面的问题,还有交通法规、交通信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题,太庞杂了。”不过,王洋还是获得了面试的机会,面试只有12分钟,7名考官和3名计分人员,“虽然面试无数次,但说不紧张还是假的,尤其是看一个个人进去,一个个又面无表情地出来。进去面试的时候,不让报名,考官直接提问,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做好环卫工人是不是只要体力好就行?这肯定要回答不是,但接下来需要考生进行阐述,我不大记得当时是怎么说的,因为感觉不好,以至于第二个问题都没印象了。不过,我看到7名考官每人在一张白纸上打分,然后交给计分人员计算。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整个过程是公平的,我这次没考上是自身的原因。”

  王洋热衷体制内的身份不仅仅是追求稳定。“我老家是省内的一个农村,现在都没有直达的火车,而是要坐7个小时的客运,虽然我现在是学校的集体户口,但打工的地方都没办法把我落到城市户口,户口的差异带来的是诸如就业、福利、教育等一系列社会保障的不同,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虽然面带笑容,但王洋说得并不轻松。


  5.学有所用是第一位

  作为七名研究生中惟一男性的许鑫,现在的岗位也是一线清扫。因为研究生扫马路的热点,他已经接受过5家媒体的采访。不同于其他员工私下里向记者表述的追求稳定,许鑫称报考的原因里,追求编制内的稳定只能放在第四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学有所用”。

  许鑫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都是食品卫生,“这与环卫有关系,因为城市垃圾中包括食品垃圾,对食品垃圾的处理我有这方面的专长。”此前,许鑫先后在两个食品公司做技术工作,月薪2000余元,没有五险一金。

  许鑫旁边的吴慧敏也说:“整个道里区的环卫工人只有这么一个研究生,那就是我们的宝贝,他的专业知识会对我们工作带来很大帮助。”

  从本科开始计算,完成研究生学业,许鑫统计这些年“家里花了差不多13万”。虽然目前的月薪不会超过2000元,但差距并不是问题,“读书不就是为了就业吗?我现在能学以致用,能够证明自身价值,而且有发展前景的工作,不好吗?”

  吴慧敏称,虽然部分清扫工作还是由人工完成,但随着城市以及科技的发展,会越来越多地使用机械设备,而目前的环卫工人多是文化偏低的临近60岁的人。

  在工作的几天里,许鑫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氛围:“因为多是老人,他们的儿女也就是我们的年纪,所以很照顾我们,虽然每天差不多要不断走路扫地6个多小时,但体力上还是能够适应。”

  环卫队伍里来了高学历的年轻人,这在众多临时工身份的环卫工人中间似乎没有掀起什么波澜,老绳今年58岁,已经做了4年的环卫工,每月的薪水是1400元,还有一份意外伤害保险。

  “我觉得这些孩子就是来体验生活的,哪能读了那么多年书,花了那么多钱最后来扫地?”也许是年纪和学历上的鸿沟,让老绳对出现的同工不同酬没有任何意见,“这些孩子都是(环卫)将来的领导。”

  6.热衷体制内职位应反思

  对于社会的热议,王勇认为是对环卫工人固有的观念使然。王勇反问:“谁说环卫工人就不能是高学历?难道环卫工人就必须是没文化和老年人吗?在我看来,招收这些高学历的人当环卫工,为将来的环卫事业培养人才,都再正常不过了。”

  广州市环卫行业协会的秘书长赵东平对哈尔滨出现研究生当环卫工的事情比较关注,“因为地域以及观念的不同,广州的环卫工作已经市场化,在市场化里,没有所谓的体制外还是体制内,更没有什么所谓的级别。”

  对于赵东平的看法,王勇认为:“环卫说到底是公共项目,那么,公共项目到底是市场化还是由政府完全承担,至今在学界上都还有争论。按我的理解,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项目,在市场化方面,还要有缜密的考虑,就算是在发达国家,也有环卫工就是公务员啊。”

  在王洋看来,如果国考不能顺利通过,稳定的事业编可以当做公务员的延伸。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说:“这些年,中央在倡导事业单位改革,其中一个主要的指导思想就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这就会出现收入和隐性福利上的巨大差别。能够搭上体制,成为事业单位的‘老人’,反映出体制惰性对年轻人的影响,而这种体制惰性则发展成为普遍的社会惰性。”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下海的官员程小平说:“出现的研究生当环卫工也好,还是国考的万人角逐一个职位,只能说是改革意识的消退,这种消退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而是整个社会,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深思。”(文中部分人为化名)

  ●网友声音

  研究生环卫工在清扫作业

  要飞:为了一个研究生本本,人们起早贪黑地苦读书,而等拿到了研究生本本,又要起早贪黑去扫地,知识就这么被灰尘淹没了……

  大眼睛老九:我认为研究生当环卫工,是国家教育资金的浪费,是糟踏他们的父母心血钱。

  老沉了:小时候,看到街上扫大街的阿姨,冒着凛冽的寒风,在辛勤劳动。妈妈说,你将来不好好学习,就干这个了。结果长大了发现,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干这个。

  小手走你:我已经预测到有一天,一个初中生正在路边写写画画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然后一个环卫工过来说,用拉格朗日定理。

  指压死你:不知给这些研究生培训的人是什么学历?

  不说不说:落榜的22名研究生心里不知道啥滋味,居然扫大街都没人要……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