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梳理骗子花招:假扮神医卖“祖传秘方”、假冒熟人借钱
2013-01-16 08:54:01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刘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6日讯 临近春节,骗子行骗盯紧老年人,屡出新花招。近日,市老龄办联合多个部门,梳理近段时间老年人投诉热点,揭穿骗子行骗伎俩,教你一眼拆招。

   “街头偶遇”篇

  假扮神医卖“祖传秘方”

  案例:李大娘遇到一陌生女子,对方询问她是否认识附近的一位“老中医”,另一女子伺机说可带路。“老中医”称其至亲几天内有血光之灾,花钱才能消灾。李大娘从银行取出20余万元交给“老中医”。事后,李大娘的家属报案。

  拆招:骗子一般3人,男女搭配,目标为迷信的老人。骗子甲、乙主动接近受骗者,谎称其亲人患重病或血光之灾,从而介绍“神医”。骗子丙装扮的“神医”出现,骗取信任后,以“祖传秘方”诈骗钱财。

  提示:此骗术抓住老年人关爱子女的心理,诈骗以多种方式实施,如被骗及时报案。

  假冒熟人借钱实为骗钱

  案例:王大娘在楼下碰到一男子,他向老人问好,说是王大娘儿子的同学,坐车回家没零钱,向她借1元钱。王大娘掏出钱包,该男子抢了一张面值50元的钞票转身就跑。

  拆招:骗子谎称自己是老人子女的朋友,能说出其儿女的情况,称急需用钱向老人借钱,之后再通过其子女还钱。当老人把借钱一事告诉子女,方知上当受骗。

  提示:此类骗术应遇之不惊,冷静思考。如有可能,直接联系子女,即能揭穿骗术;骗子纠缠不放,可拨打110报警。

   “连蒙带唬”篇

  撞人掉包讹你没商量

  案例:李大娘在江边散步,一个男子撞了她,然后丢一个包在地上,说李大娘的包掉了。李大娘将包捡起,另一男子凑上前,说包是自己的,包内几千元现金不见了,让李大娘归还。

  拆招:骗子一般两人以上,选择衣着讲究的老人。骗子甲揣包行走与老人相撞,包裹里一般是不值钱的手机、化妆品等易碎品,掉地后摔碎,从而进行讹诈。

  提示:遇此骗术,老年人应抓住骗子故意相撞这一事实,请路人评理,也可去派出所处理或向110报警。

  上门服务捞到钱就溜

  案例:张大爷家来了俩人,自称通讯公司的,说只要交200元钱,就可使用家中的固定电话拨打17901长途业务;再交50元可打100元的长途电话。张大爷交了钱,几天后拨打17901时,被告知话费已过期,他才发现上当。

  拆招:骗子一般俩人,谎称物业维修人员,进屋后伺机盗窃;或伪装成某单位工作人员,上门实施诈骗或抢劫。

  提示:上门诈骗、盗窃多合伙作案,老年人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不能确定服务人员身份,应和物业或相关部门联系,同时看好自家的贵重物品,以免被盗、被骗。

   “假戏做真”篇

  假古董卖大价钱

  案例:张大爷遇见两名古董贩子,并花5万余元购买了10余件“古董”。他到文物部门鉴定,发现“古董”是赝品。由于之前已跟两人约好再次购买,张大爷趁古董贩子再次交易的机会报案。

  拆招:骗子一般2至3人,在早市或江边兜售古董。见老人爱不释手,骗子故意说已被人预订,让老人着急。老人主动跟骗子商量能否卖给自己,成交后发现古董是假的。

  提示:遇此情况,老年人不应马上付款,如不懂行情不要买。发现上当及时报案。

  投资未分红人去楼也空

  案例:朱大娘听说邻居投资某公司的产品发了财,她先后投了9万余元,公司却不再分红。据警方调查,该公司骗近400名老年人参与投资,诈骗金额640余万元。

  拆招:骗子在写字楼租下房间,精心设计装潢,虚构投资项目,热情接待老年人,讲师分析利润走向等,以高额利息诱骗老年人加盟。骗子先让老年人尝到甜头,一旦加大投入,就人去楼空。

  提示:骗子先让老年人有受重视的错觉,进而对投资赚钱深信不疑。老年人群有较强从众心理,朋友拉朋友一起投资的现象屡屡发生。提醒老年人不要陷入投资黑洞。

   “组团忽悠”篇

  组织活动变相卖产品

  案例:王大爷在一次大型活动中发现,一款能降血压的产品并没有“药监字”,只注明保健食品,而保健食品是不能治病的。他表示不想买该产品,几位工作人员将他围住并极力劝说。王大爷花了钱才被放走。

  拆招:骗子打着公益招牌邀请老人参加免费旅游或义诊,暖场后推销保健品,请“专家”现场讲座,诱导老人掏钱买产品。

  提示:老龄部门组织公益性活动按正规工作程序进行,不会由陌生人给老年人打电话,更不会推销产品。

  免费体检却卖高价药

  案例:董大爷接到一陌生女子电话,对方称免费向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服务。董大爷被面包车接走进行体检,大夫说他血压高易引发脑血栓,忽悠其买下960元的药物。老人吃了一个月的药,血压没降反升。

  拆招:商家组织老年人参加保健讲座推销药品。老人花钱购买保健品,除得到等值的保健品外,商家还分几次返还现金和保健品。标价每瓶上百元的保健品,实际价值仅十几元。

  提示:骗子打着健康讲座的旗号邀请老年人,商家还准备小礼品进行抽奖,引诱老人参加,安排“医生”、“专家”进行免费体检推销产品。提醒老人不要参与此类活动。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