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20日讯 2012年末,苦苦等待半年之久的100余名农民工终于在检察机关的协助下拿到了被拖欠的190万元工资。
去年5月,九三农垦管理局莱河小镇的施工完成,但100多名受雇于宏达公司的农民工,却没有拿到相应的报酬。由于公司经理赵某用虚假验资骗取工商年审,实际上公司资产已亏空。九三农垦区检察院在案件调查中发现,赵某为在工程验收中蒙混过关,曾向住建局某负责人行贿,遂以涉嫌行贿罪对赵某立案侦查。最终,在警方的配合下,将赵某抓获,并将拖欠的工资送到农民工手中。
这是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涉农惠民专项工作的缩影。
当好农民利益守护者 开展涉农惠民专项工作
为尽心竭力当好农民利益的守护者,2012年,全省检察机关从省情出发,深入开展涉农惠民专项工作,剑指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依法查处了一批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严重侵害农民利益、妨害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的职务犯罪案件。一年中,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657件953人,占查处职务犯罪案件数的49.5%,涉案金额2亿余元。其中,贪污贿赂犯罪案件515件775人,大案406件632人,要案16件17人,分别占78.8%和2.2%;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42件178人,重大案件87件,特大案件19件,要案5人,分别占61.3%、13.4%和2.8%。
“一对一”调研对接 合力预防职务犯罪
2012年,我省启动了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3月,省检察院与全省31个涉农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实行“一对一、点对点”联络机制,整合力量,加大查处力度。并就建立线索移送和协作配合机制达成共识,制发《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联席会议纪要》,使检察机关对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差距,特别是全省涉农惠民政策、项目、资金投入的现实情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涉农惠民专项工作涉及与“三农”相关的多个领域,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全省检察干警通过走访、清理、查看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有关政策、行业规定和涉农项目资金情况,从中发现涉案线索。去年4月,省检察院组织调研组,与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农垦总局、省国土资源厅等11个单位开展“一对一”调研对接,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协作配合。
确定重点 严惩“涉农黑手”
从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依法查处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直接侵害农民利益的职务犯罪。检察机关将工作重点放在农田、水利、粮油、农机、家电补贴和扶贫等各项涉农专项资金使用以及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假冒伪劣农资涉及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上,各地市分院结合本地区情况,因地制宜部署安排专项活动的局部分工和推进方法,通过“查一点,突破一线,带动一面”的工作方式深挖犯罪。
这一年,省检察院反贪、反渎和预防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赴16个市分院,帮助找准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协调跨地域案件的办理,组织专人对查办专项工作的各类案件进行指导,绥化等市分院又陆续查办了一批农机补贴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全省检察机关还详细了解各成员单位近5年落实和实施的涉农惠民政策、项目及资金管理情况,对我省“三农”政策性资金投入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我省重点涉农惠民项目工程情况、重点涉农惠民政策性补贴情况有了总体性的掌握,为找准查办涉农惠民领域渎职侵权犯罪的主攻方向奠定了基础。涉农惠民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强化办案措施,加大办案力度,采用“挖窝查串、重点治理”等方法,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农垦区检察机关结合垦区经济发展情况,将贪污、挪用土地承包费案件作为打击重点,共查办案件12起。鸡西市鸡东县人民检察院立案查办了鸡西市鸡东县种子管理站原站长杜某等4人,未认真履行审验职责,致使该县某种子商店购进的10万斤假种子流入市场,造成农户损失140万元的涉嫌玩忽职守案件。齐齐哈尔市克山县检察院立案查办了县工商局西城工商所所长范某等5人因工作失职,对农药经销监管不严,致使大量农户购买并使用了假冒伪劣农药,严重影响了农作物长势和产量,造成经济损失350余万元的涉嫌玩忽职守案。一系列重大案件的查办,表明了检察机关打击涉农职务犯罪的态度和决心,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有力地维护了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