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45岁“渐冻人”想捐遗体 家族两代三人“渐冻”
2013-01-21 09:45:54 来源:东北网-大庆晚报  作者:王敏 代宝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1日讯 谁是“渐冻人”?“渐冻人”是得了“渐冻症”的人。患者全身肌肉组织萎缩,活动能力逐渐消失,身体如同被冰封,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年。

  据了解,我国有20万“渐冻人”,多为幼年发病。黑龙江省有百余例,其中大庆确诊患者不超过30例。

  今年45岁的保国,下半身已经完全不能动弹,胳膊和头部只能小范围活动,双手连握住鸡蛋的力气都没有。晚上要是没人帮他翻身,躺下是什么姿势,第二天早晨肯定还是什么姿势。

  保国说:“生下来没为社会做任何贡献就得了病,希望死后能够把遗体捐给医院进行研究,让专家们尽早找到‘渐冻人’的治疗办法。”

  患怪病被误诊12年

  保国的父亲朱占武说,虽然保国15岁才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但3岁就已出现症状。

  “3岁时被发现转氨酶异常,最初怀疑是肝炎,后来又有医生说是心肌炎。”病急难免乱投医,保国一度被治得鼻子流血,家人这才有所“收敛”。

  小孩子总是喜欢跑来跑去,保国也不例外。但家人发现,他在体育方面总显得技不如人。保国很要强,别的小孩嘲笑他,他便指着人家说:“等我把病治好了,一定能跑过你。”

  遗憾的是,保国始终没能追赶上嘲笑他的人。保国15岁那年,家人发现,他走路脚跟不着地,肚子往前腆着,有时还摔跟头,自己爬不起来。

  “我记得很清楚,还有俩月就要考初中结业试了,但保国在学校不能上体育课,老师让我把他领回家,算他提前毕业。”朱占武说,那些年他很悲愤,逢

  医便问,“我儿子到底得的是啥病”?

  美好凝固在15岁前

  突然有一天,朱占武得知,哈医大一个姓肖的教授来大庆卫校讲课,能在大庆住一宿。“当时我乐坏了,买了些水果,带上儿子就往肖教授的住处赶。”

  肖教授很有经验,经过一番诊察,马上就给出了初步诊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他说,这种病不知病因,也无药可医,保国最多能活10年。

  朱占武没把肖教授的话全都告诉保国。他问保国:“儿子,喜欢啥?爸给你买。”

  保国想了想说:“没啥想要的。”

  朱占武给保国买了跳字的手表和收录机。他对保国说:“玩吧。玩坏了,爸还给你买。”保国非常高兴,而朱占武却只能转过身偷偷落泪。

  “百精百灵的孩子,就是走路不太利索,我怎么能相信无药可医?”朱占武没怀疑肖教授医术,但他显然没想放弃给保国治疗。

  若干年后,事实验证了肖教授无药可医的诊断。“北京、内蒙古、河北……国内自称能治这病的医院基本跑遍了,确实没啥效果。”

  由于患病被“冻”住,保国给亲戚朋友们留下的美好记忆,只能停留在孩童和少年时期。病魔不仅“冻”住了保国的肌肉,更凝固了所有人的记忆。


  家族两代三人“渐冻”

  迷信的人说保国得的是怪病、邪病,还有人猜忌这是报应。朱占武不信邪,他最担心的是遗传。

  二十几年后,朱占武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他活泼可爱的外孙,也被确诊为“渐冻人”。除此之外,还有保国妈的一个外甥。家族里,两代三人得了这种病,而且都是男的。

  事实证明,“渐冻人”传男不传女的迷信说法并不可信,更不是什么报应。医生解释:这是一种连锁隐性遗传疾病,属母亲基因突变,一般传男不传女,生出的男孩有50%的几率会发病。

  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室主任崔志堂说,“渐冻症”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俗称,最为普遍的类型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特征表现是全身肌肉逐渐萎缩无力。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得的就是这种病。通俗地讲,病人体内负责肌肉运动的神经细胞大量死亡,而这些神经细胞不可再生,一旦损伤数目超过50%,就可能出现肌肉萎缩症状。患者发病初期,常出现双手手掌等部位的肌肉萎缩,逐渐向前臂、上臂发展,上肢肌肉有跳动感,走路呈“剪”步,四肢渐渐无力。进一步发展,将全身瘫痪,直至控制呼吸和心跳的肌肉萎缩。

  崔主任介绍,ALS病发作迅速,一般来说,从出现症状到全身“冻住”,仅仅3年时间,控制良好的可延续到5年以上。由于“渐冻人”的感觉神经并未损伤,所以,对“渐冻人”来说最残酷的是,感觉不到任何疼痛,意识完全清醒,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逐渐无法动弹、无法进食、无法说话、无法呼吸,甚至最后连求死都无能为力。

  愿捐遗体进行科研

  虽然目前“渐冻症”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奇迹似乎已经发生在了朱家人的身上。

  “渐冻人”的寿命普遍很短,肖教授当年也说保国最多还能活10年,可现在他已经45岁了。

  在朱占武家,他拿出保国以前的照片给记者看。其中一张,给记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照片上的保国,正双手举着哑铃锻炼,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而如今,由于朱占山和爱人年岁已高,无力照顾保国,他被寄养在一家私人办的托老所里,“冰雪”已经侵蚀到他四肢。

  “没人照顾,就是个完。”托老所的刘老板告诉记者,保国除了意识清醒、语言能力尚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由于全身肌肉组织萎缩,保国已没有多少力气,每天光排便就要三四个小时。

  保国告诉记者,他的身体,真的像是逐渐被“冻住”了,先是脚不能动,然后是下肢和上身,现在已经延伸到手指和手臂。“虽然身体是自己的,但可以归自己支配的‘零件’已经越来越少了,这种感觉最痛苦。”

  多年来,无力感蚕食着他的躯体,总有一天会轮到内脏。首先是吞咽肌,然后是呼吸肌,最后影响心肌,直至心力衰竭死亡。

  这几乎是所有“渐冻人”的结局,保国也不会例外。但他说自己没有那么绝望:“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那我为啥不活得快乐些呢?!”

  “‘渐冻人’的眼角膜不会受遗传基因影响,我想在死后把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偶然看到的一个电视节目,让保国顿生捐献人体器官的心愿。从此,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保国还说:“生下来没为社会做任何贡献就得了病,希望死后能够把遗体捐给医院进行研究,让专家们尽早找到‘渐冻人’的治疗办法。”

  当然,保国不会放弃活着。与记者交谈时,他宁愿利用扭动上身带来的一点惯性转动椅子,也不张口求助别人。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