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5日讯 当你在逛街购物,办理各种银行卡、贵宾卡或买房、买车甚至咨询时,所填的客户资料都有可能被当作商品随意买卖,你会因此被动地成为接听各类推销电话的受害者,而这种非法获取的公民信息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1月14日,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部署,哈市警方出动200余警力,在“12·05”专案行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展开抓捕行动,共抓获涉嫌非法获取、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嫌疑人34人,缴获用于作案的电脑20余套,发现储存在电脑中的涉及公民个人信息600余万条。据悉,这是继2012年4月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209”专案后,对此类犯罪的又一次集中统一打击行动。
受雇密拍跟踪他人从中牟利
行动中,南岗警方抓获一名涉案嫌疑人宋某某,该人交代其在南岗区某大厦内开设非法调查公司,警方在其电脑中发现大量涉及公民个人信息及跟踪人的录像。经审,该嫌疑人交代其通过网上某私家侦探群购买大量有关公民个人信息后,转手卖出从中非法获利。另外该人受雇多次采用密拍密录等手段跟踪他人,从中牟利。
网购个人信息推销理财产品
1月15日,犯罪嫌疑人丁某主动到南岗警方投案,称其所在的某投资咨询公司在网上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分发给员工,让员工打电话联系业务。警方在该公司电脑上发现大量详细的个人公民信息,共有18大类25万条信息,其中还包括齐齐哈尔市各银行的白金客户名单及高档小区的个人信息等。
该人供认,2008年—2012年期间,该公司在互联网上以2000元或者3000元的价格购买个人信息。对方把这些信息压缩,打包,通过QQ传给丁某,丁某获得这些信息后,分派给每个员工,让员工打电话进行产品推销。
花万元购买个人信息推销复习题获利20万元
行动中,道里警方抓获嫌疑人崔某,该人在QQ群里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涉及大量的考研名单及医师职称名单,并称自己有复习题,问对方需不需要,每份复习题卖100元。
侦查中,警方在该人电脑中发现了4G容量的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文件,总计600万条,全部涉及考生信息,如考建筑资格证的、考医师证的、考研的等,信息内容详细,包括考生姓名、电话、身份证号、QQ、邮箱等。他交代,信息是在网上花1万元钱买的,买完后就给这些人发短信或打电话,问是否需要相关考试复习题或答案,并从中赚得赃款20余万元。
警方分析
五种途径易泄露个人信息
目前,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主要包括五种:
一、利用互联网搜集个人信息,汇集成册后进行买卖;
二、旅店住宿、投资保险、金融网点、电信、联通、邮政、房地产、超市、商场等需要证件登记的部门、场所,个别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泄露客户信息;
三、个别违规打印社将个人信息留档并装订成册进行买卖;
四、各种需要填写个人资料的抽奖或问卷调查活动;
五、收发快递时填写资料的信息也有时会被出卖。
警方提示
八种办法保护个人隐私
手机、电脑等应每天进行对木马程序的扫描,尤其在使用重要账号密码前。每周定期杀毒,并及时更新安全软件程序。
在没有完全弄懂微博等网络应用的使用之前,不要上传有关个人及亲友的敏感信息。
尽量不要使用定位功能,并注意关闭手机、平板以及笔记本等的蓝牙,或将蓝牙加密。
拍摄照片要注意抹去个人信息。
尽量不要接受陌生人通过网络传来的文件。
如非必要,尽量不要在网络上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
室外使用不知名WIFI时,不要使用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尽量不要使用“保留账号密码可直接登录”的模式,上网后注意清除个人使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