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省政协委员刘长青:加强通过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
2013-01-25 22:38:36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晓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5日讯 (记者 孙晓锐) “融资难的发展瓶颈一直制约我省中小微企业的迅速壮大,这种脱离资本市场发展的状态是不健康的,不利于我省中小微企业的孵化。”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刘长青发出呼吁,利用企业孵化器结合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工具,集合政府和资本市场两方面力量服务我省中小微企业,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将是我省发展中小微企业,推动经济转型,增加全省生产总值、就业岗位及税收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省政协委员刘长青参加分组讨论。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刘长青介绍说,我省中小微企业在龙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2011年底,我省中小微企业总数为10.5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3.7%,实现增加值3628.6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9.0%,全省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333.3万人,并且以上指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可见,我省的中小微企业已成为龙江地方财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造社会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以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但是由于多数中小微企业规模小、资信差、科技含量低等自身原因,以及生产成本上升、税赋较重等外部原因,我省多数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刘长青说,目前我省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虽不断改善,各项优惠政策逐步落实,成效初显。但我省中小微企业获取外部资金途径较少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其面临的最大困难依然是融资难等金融服务缺失的现实问题。来自黑龙江统计局发布的我省中小微企业资金来源数据显示,91.5%的企业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32.3%为银行和信用社贷款,26.6%为亲朋和民间借款,12%的为企业内部集资,6.6%为担保机构贷款和财政补贴。以上数据表明我省中小微企业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同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资本市场对我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实际帮助支持是非常微弱的,企业主要是通过自有和个人借款的传统方式筹资,基本上没有能力借力资本市场,除了银行和信用社对中小微企业融资起到一定作用外,其他资本市场工具在我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我省的企业孵化器作为政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平台,应该实时提升孵化服务能力和服务层级,加强专业平台建设等举措,尤其是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助推孵化企业快速成长。北京中关村之所以能打造成“中国硅谷”,资本市场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改善我省通过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相对滞后的现况,刘长青建议,在适当时间召开一个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农工党黑龙江省委经济工作委员会共同参加的“关于通过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研讨会”,共同研究推进我省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问题。

  刘长青建议,政府可整合现有资源成立一个专门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性平台”,在该平台上通过市场化运作与我省中小微企业进行对接。

  谈到平台的功能性时,刘长青说,该平台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各类中小微企业信息并引进各类投融资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小额贷款及风投公司等。平台主要负责审核进入平台的中小微企业及投融资机构的信息,帮助中小微企业与各类投融资机构进行对接,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与企业签署金融服务合作协议,政府相关机构对进入该平台的投融资机构及中小微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将中小微企业提交到该平台上的融资需求向各类投融资机构征集方案,为中小微企业搭建投融资信息及金融服务共享的资本市场环境,使中小微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能够得到直接融资,最终实现通过该平台使中小微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快速做强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