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6日讯 (记者 孙晓锐)“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让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孙晓梅提出,黑龙江省应尽快解决文化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促进文化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省政协委员孙晓梅(右)。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孙晓梅认为,近几年来黑龙江省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成就,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和要求相比,黑龙江省文化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首先,在思想认识方面,不少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对文化的产业属性认识不足,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严重不足。文化企业缺乏大市场集约化经营意识,缺乏前瞻性市场评估意识。
其次,文化企业存在着先天成长不足,后天发展不够,使得文化企业普遍存在结构单一、规模较小、起点较低等问题。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比重偏小,产业链不完整,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缺少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
此外,在招商引资、发展环境和人才建设方面也存在着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匮乏、投融资体制相对落后、人才机制不完善等制约文化发展活力的问题。
就如何促进黑龙江省文化发展,孙晓梅建议,政府应搭建政策扶持平台,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建立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稳定投入机制。实施文化产业资金扶持政策,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作品、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奖励。
搭建项目促进平台,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依托黑龙江省独特历史文化资源,谋划生成一批资源深度开发、产业链条延伸、展现特色和品牌的文化项目,借助城市新区开发、重点产业园区开发、重点旅游景区开发、文化资源核心区开发等上一批融合发展的文化新项目。创新文化招商模式,实行项目谋划与招商一体化。
搭建投融资平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社会化、运作方式市场化。挖掘和利用民间资本潜力,引导鼓励民间资本以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多种形式,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模式,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搭建产业融合平台,为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将文化产业融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实现文化产业由“链式”向“网状”演进。重点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地产”的发展模式,打造城市“文商综合体”,拓展“文化+政务+商务+休闲+居住+会展”等业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