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月27日讯 18日,哈尔滨市环保局开新闻通报会,通报了哈市空气污染和治理工作。从2013年1月1日截至1月16日,12个监测点位按照PM2.5日均浓度评价,达到良好天数仅为1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2天,主要污染物PM2.5颗粒物,来源为大量哈市燃煤市场的低质“内蒙古煤”和大量“黄标车”尾气排放等。主要集中在部分城郊公交车、出租车、重型货车、超市班车等营运类车辆造成的大气污染占汽车尾气污染总量的50%以上。
资料图。
“深呼吸,闭好你的眼睛,全世界有最清新氧气……”2001年,羽泉的一曲《深呼吸》曾经风靡一时。在那时,深呼吸还算是一种比较健康的有氧运动。
这个冬天,如果谁再劝你做“深呼吸”,可要当心了,说不定那人跟你有仇。如今,深呼吸不仅难觅清新氧气,反倒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于是,街上戴口罩的市民多了,医院里呼吸科里就诊的患者也多了,那些没有防护措施的市民,快步行走时连大气也不敢喘,而作为PM2.5和灰霾天气重要污染源之一的黄标车,却仍呈蜗速递减的态势。
疑问1
什么是黄标车?
高污染排放车辆。
淘汰1万辆黄标车相当于减少28万辆国IV车的污染排放量
黄标车是高污染排放车辆的别称,是指排放水平达不到国家I排放标准要求的搭载汽油机的机动车,或者排放水平达不到国家III排放标准要求的搭载柴油机的机动车。
贴在汽车前风挡玻璃上的这些黄色或绿色标志不容小视,二者颜色差异的背后,其实是污染程度的区分。由于“黄标车”的出厂技术性能低、污染排放高,再加上使用年限长、维修保养差、超载运行严重,排放超标现象频繁,尤其是“黄标”柴油车冒黑烟现象严重。根据环保部门监控统计,1辆“黄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14辆国III、28辆国IV的污染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占汽车尾气污染总量的50%以上,这也意味着淘汰1万辆黄标车相当于减少28万辆国IV车的污染排放量。
疑问2
谁在开黄标车?
营运类车辆所占比例明显要高于私家车。主要集中在部分城郊公交车、出租车、重型货车、超市班车等
“目前,哈尔滨已经核发黄标的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染严重车辆至少有5万多台,如果加上很多没有参检的车辆,估计黄标车总数在7万辆左右。但黄标车的实际报废速度过慢,每年仅报废2000辆左右,既影响节能减排,又给交通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哈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公室主任马俊杰告诉记者。
那么,究竟哪些人在开黄标车?据了解,目前,在哈市现有黄标车中,营运类车辆所占比例明显要高于私家车。这些车主要集中在部分城郊公交车、出租车、重型货车、垃圾运输车、超市班车等。
黄标车对于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又存在安全隐患,车主们坚持不换车的理由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主要是受利益驱动。比如一些超市班车,通常是免费接送顾客,为了节约成本,超市通常会购买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二手客车,这些客车中就有不少是黄标车。对于一些城郊公交车、垃圾运输车及货车而言,淘汰黄标车意味着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购置新车,舍不得拿钱或者拿不出钱,让他们只好暂时选择“得过且过”。
另外,还有一些车主准备“靠”到报废年限,再去淘汰黄标车。2011年,在哈市近14000台出租车中,属于“黄标车”的车辆为2600余台。随着一年多来,各大出租车公司对旧车的淘汰更新,截至目前,哈市出租车中的黄标车约为1000辆左右。天鹅出租公司的滕师傅开的就是一辆2006年产的柴油捷达车,车窗上贴着显眼的黄标,“按照营运车八年报废的规定,我这车到2014年就报废了,也就还能再开一年多,还是等报废时再换新车吧。”
也有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私家车主,觉得自家车车况还不错,自己又没有能力购置新车,目前仍在开着黄标车。一位家住机场路附近的私家车主张先生说:“我开的是二手捷达车,当初买车主要图的就是个便宜,我这车是黄标车,但还没达到报废年限,而且我觉得车况不错。现在就算换辆普通的新车怎么不得个三、五万块钱,所以我一直也没换。”
疑问3
淘汰黄标车该由谁埋单?
黄标车车主:预期不到未来的政策,却要承担政策带来的损失
针对黄标车的各项限制性措施,有人喜有人怨。少些冒黑烟的汽车在城市里污染环境,大部分市民对此很支持。记者在某汽车论坛上看到,一位网名为阳光1983称“这个规定不错,哈尔滨空气质量太差了,最好把黄标车都强制报废了,那哈尔滨人就享福了,这样咱还能多活几年。”
但来自黄标车车主的声音也不容小视,针对“黄标车”的各种限制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般出现在车主购车之后,这就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不少车主抱怨:“我们买车在先,你们政策制定在后,这是在侵害我们车主的利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黄标车车主当初买车时并没有相关的规定,现在这些车辆远没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寿命。那么车主蒙受的损失该由谁来承担,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哪些手段弥补呢?
早在2011年7月,黄标车部分路段限行后,当时,哈市黄标车出租车司机们就纷纷抱怨,“在营运中,我们不可能总对乘客解释,我这个车的尾气排放量超标,是‘黄标车’,你要去的地方我去不了。”如此繁琐的解释乘客也很难接受。黄标车司机将问题反映给出租车管理处,希望能网开一面,双方经过协商后,交警部门认定:考虑到出租车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不对“黄标”出租车限行。
另外一些营运的黄标车则没有这么走运。一位网名为“wcp6500”的货运车主发帖称,“我们家5口人,靠跑运输为生,车是2006年跟亲戚借了32万元买的。现在一大堆限制出台,白天车根本不让跑!到现在买车的钱还没还清呢!以后我们拿什么生存?我们支持环保,但是我们更要生活。”网友“eirqao”称,“我200金龙大客才跑了十几万公里,因为是黄标车也被限行了!”
不过一些近两年买了二手车、现在却不能再开的车主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前几年,小排量车受限,现在又是黄标车限行。之后还会有什么,谁能保证现在的绿标过几年不会受到限制呢?”采访中,一位黄标车车主王先生认为,对老百姓来说,买一辆车是家庭里一笔不小的支出,预期不到未来的政策,却要承担政策带来的损失。“这笔账是否也应该帮老百姓好好算算?能否从汽车厂生产汽车时就开始算算呢?”
“剥夺黄标车车主的用车权不知道和国家法律有无冲突?个人财产是不是需要得到合法保护?车辆报废的新规和旧规出现不一致时不应该让公民来埋单吧?”一位名为“都是纳税人”的网友这样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