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7日讯(记者 王蕊)牡丹江地处东北亚经济圈轴心区域,被誉为“对俄经贸第一市”。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牡丹江地处全国铁路网络接近末端且运力不足的现状,成为制约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省政协委员王同堂在提案中提出,应加快辟建“白敦东”铁路,打通牡丹江“南下”新通道。
省政协委员王同堂在分组讨论会上发言。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牡丹江毗邻俄滨海边疆区,拥有四个国家一类口岸,据了解,牡丹江等地每年需要通过铁路外运的货物量达600多万吨,但国家向牡丹江调拨车皮运载能力仅为400多万吨,铁路运力因此严重不足。同时,鸡西、七台河、佳木斯等地的煤炭、粮食也需经牡丹江运抵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地,进一步加剧了铁路运输紧张的现状。
王同堂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牡丹江铁路南下方向主要是经绥滨线绕行哈尔滨开赴长春沈阳方向,先北上西北、再南下吉林辽宁,长达910公里。近年来,虽开通了牡丹江经图门、延吉、吉林到长春的铁路线,但其线路运输距离长约770公里,再至沈阳则达到1070公里,对于货运而言时间成本过高,经济价值甚微。
“近年来公路建设虽有所加强,但由于油价、人工、物流等费用不断上涨,成本高昂,对牡丹江经济发展制约作用十分明显。”王同堂如是说。
近年来,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从“五城建设”大局着眼,推动成立了东北“12+2”地市旅游合作联盟,各方面发展蓄势待发,但很多合作项目推进速度掣肘于现有铁路格局。王同堂建议,眼下,辟建牡丹江南下铁路新通道已成为突破瓶颈、解决问题的关键。
根据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白河至敦化至东京城”铁路(白敦东铁路)已经纳入东北东部铁路贯通工程。据介绍,建成后,牡丹江人流、物流可以经吉林市直接南下抵达沈阳,铁路里程可控制在700公里以内,比经哈尔滨至沈阳缩短近240公里。不仅缓解黑龙江省东部,乃至三江平原地区物资外运紧张的状况,运输成本也可大大降低。
而“白敦东”铁路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不可能一蹴而就。王同堂提出,相关部门可成立项目推进工作组,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影响铁路建设的关键问题;加大对建设“白敦东”铁路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最大限度的争取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扶持,推动“白敦东”铁路尽快开工建设。
“牡丹江市地理位置较为优越,打通交通网络后,必将成为带动和加强黑龙江省东部与吉林省中部、辽宁省北部的经济联系的重要枢纽,开展区域合作的龙头。”王同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