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民盟省委:在中小学生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2013-01-28 12:59:52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8日讯(记者 王蕊)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当今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崇尚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致使诸多道德缺失现象影响了现代青少年的心智发展。民盟省委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民盟省委讨论组现场。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承担着继往开来、建设强盛中国、使中华民族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重任。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亦提出了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目标。民盟省委认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应列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实践证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铸魂、培志、启智、育美、燃情”等特殊教育功效,但当今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崇尚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程中,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力日渐强化,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根基作用。很多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少知或不知,许多优良传统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价值观念混乱,道德沦丧,崇高感缺失,是非美丑颠倒,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漫延,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些社会公害行为也严重地影响了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

  民盟省委建议,要多用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奋斗精神、大义情怀等一些正能量来激发和武装学生的头脑,点亮他们的人生。可由我省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确保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的长期性、有效性和深入性。结合教学改革,建议由省教育厅或各基层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编辑《论语》名句、《弟子规》、《三字经》和精选的唐诗宋词读本作为校本教材。同时,结合日常教学,将传统文化教学融入学科教学,激活教学天地。例如:美术课可采取画配诗、诗配画教学形式;音乐课可采取新唱古诗词等教学内容;思品课和语文课等更可将传统文化列入其中。并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分层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校园美化建设,设立传统文化学习长廊、板报、墙报等,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