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8日讯(记者 杨林川)黑龙江省是全国的大豆主产区,但近年来大豆种植和产业发展遭遇瓶颈。如何解决问题,壮大产业发展,已迫在眉睫。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克山县县长邹浩建议,应加大对大豆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大豆主产区的补贴力度,同时打造龙江非转基因大豆品牌。

省人大代表、克山县县长邹浩。东北网记者 杨林川 摄
“近三年来,大豆亩效益始终徘徊在420元左右,相对玉米和马铃薯比较低,而且大豆连年重茬种植对土地营养单一消耗,病虫害多发,致使农民种植积极性低落”。邹浩对记者说。
邹浩的担心不仅于此。她表示,目前非转基因大豆优势十分明显,但国内、国际价格倒挂现象严重。在国际上,转基因大豆跟非转基因大豆是两种产品两个价格,市场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价格比转基因大豆高出30%—50%。也就是说,加工企业每加工1吨非转基因大豆,原料成本要增加30—50%。成本高造成了很多企业放弃非转基因大豆,也连带对地产非转基因大豆价格造成较大冲击。
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邹浩建议,应加大对大豆种植的补贴力度,将大豆纳入综合直补作物范畴,对种植大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大户,按面积或收购量给予补贴并享受相应的种粮大户补助。同时,提高大豆收购价格,参照玉米生产,把大豆收购价格由现价2.37元/斤提高到3.00元/斤左右,使得农民种植大豆与种植玉米亩效益持平。
邹浩还建议,对企业每加工1吨非转基因大豆给予1000-1500元补贴,弥补与转基因大豆价格差,尽量消除国外转基因大豆的价格冲击,鼓励企业加工非转基因大豆。同时,对大豆播种面积200万亩左右的大县,建立大豆主产县奖励资金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弥补政策性减税造成的地方收入损失,或用于大豆基地建设、良种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与此同时,建立黑龙江大豆产地标示体系,打造非转基因大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