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8日讯(记者 孙晓锐)“目前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压力就是技术、资金、市场,而技术的创新,市场的拓展又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小微企业融资又遭遇贷款需求的小、急、频特点及其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性与商业银行市场性的不匹配矛盾,融资难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瓶颈。”省政协委员马任远在参加分组讨论时表示,非公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急需金融支持。
省政协委员马任远。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马任远指出,2011年上半年,哈尔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8.5%的增速,虽然高于全市GDP增速2.4个百分点,但仍然比“十一五”期间15%的平均增速低6.5个百分点,增速低于今年哈尔滨市非公经济预期发展目标4.5个百分点。低于黑龙江省非公经济增加值预计增长12%的增速。从上半年非公工业及非公规上工业数据来看,哈尔滨市非公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9.7亿元,同比增长19.5%,非公工业实现增加值376.5亿元,增长12.5%,说明非公规模以下工业增速低于非公工业增速,说明哈尔滨市非公经济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三次产业结构资源配置不合理,符合节能环保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龙头示范产业的企业比重偏低,同时也反映出当前中小微工业企业经营较为困难,发展较慢。
马任远分析说,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科技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产权不明晰、家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等因素是造成我省小微企业增速在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其中,融资难是最主要的问题。融资难主要表现在可融资的渠道单一和利息高。一是贷款难、融资渠道窄。这是小微企业长期以来的发展瓶颈,由于实力薄弱,再加上数量众多,贷款需求的小、急、频特点及其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性与商业银行市场性的不匹配矛盾长期存在。小微企业根本不具备对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和贷款的竞争能力。融资渠道窄主要是与小微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相比银行贷款投放是有限的,而绝大多数企业的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且直接融资比例较低,此外银行贷款门槛高。如各商业银行普遍“慎贷”、“惧贷”,企业申请贷款必须以房产等不动产进行抵押,这一硬性规定束缚了小微企业信贷的投放规模。小微企业分布散乱,也很难进入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二是用资昂贵。这是小微企业当下面临的严峻现实,由于难以享受银行的服务,小微企业不得不从民间借贷。三是资金链断裂风险增大。这是小微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众多小微企业面临不断上升的人力、物力资本压力,背负高利率的借贷或融资,往往还得使用担保或质押,且高利贷缺乏法制保障,企业再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资金链断裂,企业抗风险能力弱。
马任远建议,有关部门应运用金融支持政策引领,促进企业增长方式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区域集优融资模式。促进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发展专业中小银行服务,推动金融租赁公司发展,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推进小微公司信贷专营机构的组建,按照小微企业特点设计审贷流程和定价机制,优化信贷业务流程,简化信贷办理手续,提升对小微公司的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依托哈尔滨市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这一全国同类城市中规模最大的企业融资担保平台,专司为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并鼓励发展综合服务集团。开展小微公司联保、公司治理层团队保证、经营者家族保证三种形式相结合的贷款组合业务,或者是依托地方政府和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以帮助非公小微企业拓宽资金获取的渠道,加速小微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