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9日讯 出外就餐,想多点几样菜又担心吃不完,造成“舌尖上的浪费”,这是一些消费者纠结的问题。28日,哈尔滨市莲花渔村餐饮有限公司率先在市区的3家门店启动多项“反浪费”措施,其中包括逐步推进“小码菜”、公勺公筷分餐制等服务,并鼓励消费者餐后打包,“节俭者”可领到饭店发的红包(20元代金券)。同时,省商务厅、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省饭店行业协会同时发出倡议,全省餐饮行业应大力推行“小码菜”或中餐“公勺公筷分餐制”,节俭用餐,文明用餐。
资料图。
“分餐制”卫生又文明
28日下午,记者在莲花渔村黄河路店看到,该店的每张餐桌上,都放有一副“公勺公筷”。据哈市莲花渔村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邢文杰介绍,东北人的习惯是共同进餐(合餐),互相夹菜以示礼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者对健康重视程度的加深,既能体现节约节俭之风又能展示文明风尚的“分餐制”,在餐饮企业盛行。但在黑龙江主推“东北菜”的省份还很少见。
“以前餐馆都是按‘例份’上的菜,我们现在改变形式,按照食客的人数进行分餐。这样菜品既保证了质量,又可以避免浪费。”邢文杰说,分餐是一种服务方式,更是一种餐饮文明。目前,“分餐制”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厨师在厨房将制作的菜品按每人一份分配,由服务员送给食客;二是服务员现场分餐,在台面将菜品分配给每位食客;三是食客自己分餐,通过桌上的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品,再用各自餐具进食。现今,莲花渔村已经推行“公勺公筷分餐制”近一年时间,效果不错,很多消费者都觉得这样的吃法卫生、文明,而且实惠、节俭、时尚。尤其是对于浪费更为严重的商务宴请更应该推行“分餐制”,吃完一道菜再上另一道菜,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小码菜也是盛宴
小码菜有难度但有搞头
“小码菜”或“分餐制”能否在我省餐饮行业推广开来?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秘书长盛启顺介绍,协会没有强行要求饭店推出大小菜码的权利,但实行“小码”是一种人性化餐饮服务方式,菜的分量太多,不仅加重个人负担,还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盛启顺认为,推广“小码菜”是件好事,但操作起来还有一定难度。原因有二:一是大多餐饮经营者会认为推广“小码菜”利润薄,不划算;二是厨师不愿意做,因为小码菜量少,操作程序与大码菜一样,一个程序也不少,嫌麻烦,不愿意做。目前,外埠一些餐饮企业都推出了“小码菜”,协会也将向全省餐饮行业发出倡议,餐饮企业有责任引导消费者吃好吃饱不浪费,并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推广“小码菜”,提倡“中餐西吃”的分餐制,减少浪费。
餐馆中的浪费是如何造成的?盛启顺认为,多半是因为消费者请客爱面子,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热情,点菜时宁多毋少,浪费了也不觉得可惜。而从餐饮企业的角度讲,这些浪费反而是他们的利润增长点,所以有意无意“鼓励浪费”,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有难度也要试着搞下去,因为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盛启顺说。
消费者如何做到“节约节俭”文明用餐,消费者应该按需点菜、避免浪费,做到不剩饭不剩菜,养成吃不完就打包的习惯。而餐饮经营者则应该在细节上做足“文章”,避免消费者用餐浪费。不仅在菜品上“精细化”,在经营观念上也要“节约节俭”,大力推广“小码菜”和公勺公筷分餐制。同时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提出合理搭配菜品建议。
记者了解到,28日上午,由省商务厅组织,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省饭店行业协会等部门及部分餐饮企业代表联合召开了视频会议,专门就近日出台的《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在餐饮行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导意见》进行认真贯彻和大力宣传,并督促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厉行节约,同时也要求各大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企业应该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餐饮品牌推介、品牌评价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同时还向全省餐饮行业发出倡议,将“大码菜”变成“小码菜”、减量降价、逐步推行中餐“分餐制”,并建议经营者积极引导消费者适量点菜,避免浪费。□记者贾杰文/摄
家常凉菜大小码对比
为给菜品“瘦身”,响应“反浪费”的号召,莲花渔村目前正在准备推行“小码菜”。邢文杰介绍,近年来虽然经过不断的菜品改良,有了“标准码”,但由于菜码不分大小,有的菜品也极容易浪费。还有一些消费者点菜时图吉利习惯点“双数”,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浪费现象。
记者看到,同样一道家常凉菜,“大码”28元,“小码”则按三分之二的量进行装盘,同样分量很足。而收费则按“大码菜”总额的最高限70%进行收费。“大码整份菜”拆成了“小码”卖,餐馆会不会降低利润?邢文杰表示,根据前期试行结果显示,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也许这种实用、贴心的“小码菜”会给餐馆带来“多份”的回报。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莲花渔村还提出了鼓励食客打包给予“红包”的“奖励政策”。凡是节约节俭“打包”者,出门时都能得到餐馆发的20元代金券。在打包时使用环保餐盒和包装袋,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和超薄塑料袋。“虽然这样做比较麻烦,得重新印刷菜单、调整价格,但非常值得。”邢文杰表示,他们市区内的3个分店正在着手对菜品进行“小码改装”,并已安排人手制作宣传海报,届时会在店内醒目位置摆出“反浪费,剩餐打包”提示牌;还将对服务员进行培训,消费者在餐馆点餐时,服务员要对就餐人数的多少,进行“菜是不是点多了”、“适量点餐”等善意提示。
反浪费,“小菜一碟”就可解决。位于嵩山路上的“鑫彩轩”饭店已经将东北菜“改良”成“小码菜”,并因“小码菜”的“秀色可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该店负责人小溪讲,东北人爱面子,讲究,到饭店就餐吃不了也多点。作为餐饮企业看在眼里也“疼”在心上。那么能不能既精美又不浪费,吃出一种心情吃出一种文化来?小溪把在北京等地开餐馆的先进经验拿到了哈尔滨,并在半年前以“小码菜”(新派菜)的方式对外推行,结果精致、美观、有食欲感的“小蝶小碗”的地方特色菜赢得了好评,每桌食客基本不用打包,如4个人吃饭,点6个荤素搭配的菜,最高不超200元(酒水除外),吃得好,吃得饱,还不浪费。与其他餐馆的“大码菜”相比,便宜了三四成。
“小码菜”也是盛宴。小溪认为,造成浪费的原因主要是消费者的心态问题。爱面子,总觉得不够吃。近年来,消费者的口味高了,要求也提升了,对“吃”也有“质的改变”,不再单纯吃味道,吃环境,而是更注重心情、感觉、文化气息。对于“鼓励打包”一事,她也提倡节约用餐和文明用餐,并表示支持消费者“剩菜打包”,所提供的环保餐盒不收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