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黑河列车与客车相撞 当事人回忆触目惊心一刻
2013-01-29 09:21:12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李洋 张磊. 陈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昨天7时30分许,黑河一列货运列车与一辆客运汽车相撞,造成客车上5人当场死亡,目前事故死亡人数升至9人,另有36人受伤。图为大客车残骸。新华社发

  被撞飞的大客车面目全非。

  东北网1月29日讯  昨天7时36分,黑河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296次列车(黑河至龙镇货运列车)运行至北黑线襄河车站与龙镇车站间80Km+804m处与一辆客车相撞。截至昨天16时,经初步调查统计,死亡人数为9人,其中当场死亡5人,送往医院途中死亡3人,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人;受伤36人,其中重伤1人。发生事故的铁路道口已于昨日11时13分恢复通车。哈尔滨铁路局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已组成事故调查组,协助当地政府抢救伤员,处置善后并调查事故原因。


 

  事故中受伤的人员。

  事故现场:火车道口无人值守

  “1·28”事故出事的长途客车卖“站票”,当时车上已经坐满乘客,还有不少站着的乘客。而事故发生地的铁路口,本应有人监护,但由于值班员通知来车时间晚,监护人员未能在事发前及时赶到道口,火车道口无人值守。

  昨天17时许,记者赶到了事发道口时,事故现场已经清理干净,但距离事发地不远的洼地里,散落着挡泥板、车灯碎片、乘客衣物等物品。在铁道口两侧分别立有“火车”、“停”的警示标志,而且还有爆闪灯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记者在现场看到,途经此处的车辆较多,据了解,此路段是进出襄河农场的主要道路。

  被撞客车:整车玻璃只剩3块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出事客车在昨天16时30分左右被铲车拖离现场,伤者大部分被送到距此不到500米远的襄河农场职工医院(简称“襄河医院”),伤重的都送到北安市农垦管理局中心医院(简称“北安医院”)。记者随后来到襄河客运站看到了出事客车的残骸。客车的前脸和尾部破损严重,驾驶员位置严重变形,尾部的座椅也与前排压在一起。整车的12块玻璃只剩下3块没有破损,车厢外侧有多处血迹,记者试图打开车门,没有成功。

  记者随后来到襄河医院。值班大夫告诉记者,“这里的道口一直有人看着,过(火)车的时候用绳子拦上,从来没出过事,谁知道今天竟出事了。”他告诉记者,“事发后,来我们这儿里的伤员多数是复合伤,我们这医疗条件有限,许多伤者只做一下简单处理和包扎。从中午开始,伤重的陆续被“120”救护车送到北安医院,一些伤势比较轻的自行离开了。”


 

  提起惨剧,伤者仍心有余悸。

  救治医院:抢救伤员30余人

  昨天20时许,记者来到北安医院,大部分伤者都被安排在医院3楼的骨外科救治。北安医院副院长李栋国说,医院一共救治伤员三十余人,一名男性经抢救无效死亡,一名患者危重现正在ICU治疗,其余伤者多是四肢或脑胸外伤。

  受伤乘客单淑英告诉记者,事发时她和丈夫准备乘坐五大连池市客运公司的长途客车外出走亲戚,没想到刚出襄河农场就出事了。“我坐在客车中部挨着挡风玻璃,当时感觉忽悠一下,好像被人用力推了一下,然后我就撞破玻璃被甩出客车。”单淑英说。单淑英头部受伤,身上多处挫伤。单淑英的丈夫头部受伤,一直处于意识模糊状态。单淑英告诉记者,当时客车上人很多,除去坐着的人,还有不少站在过道里的人,车上乘客得有四五十人。

  乘客刘海波告诉记者,事发时他就处于撞击最猛烈的尾部。“出事时,我站在车尾部,当时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甩出客车外20多米远,鞋都甩丢了。”刘海波说。等他苏醒过来,看到满地的伤者,他自己的手机已经摔得粉碎,他跟随着其他伤者走到了附近的襄河医院。经过医生诊断,刘海波多根肋骨和右小腿骨折。他告诉记者,不少像他一样中途上车的乘客,都是“站票”。车上至少有2名死亡乘客是他的熟人。

  据刘海波介绍,这趟长途客车经常卖“站票”,经常坐这车的人都习以为常,没想到真出事了。另一位伤者李春梅说,客车是从元清山林场驶往龙镇的,她是在半道上的车,当时车上就没有空位置了,她想下车。司机说一会儿到客运站就有空车了。等到了襄河客运站,空车没有来,反而又上来十几个人,狭窄的过道显得更加拥挤。“我的脚都几乎没地落了。”李春梅告诉记者。

  “出事前,司机曾给另一位客车司机打电话让其在一处道口接我们这些没座的人,没想到的是约定的地点还没到,惨剧就发生了。”李春梅说。

  事故原因:相关部门仍在调查

  受伤乘客告诉记者,昨天,至少来了四五拨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也不知道都是哪个部门的,来了不少人。”受伤乘客单淑英说。截至记者发稿时,受伤乘客们仍没有接到任何协商赔偿事宜。

  另据了解,出事乘客中是否有哈市市民,仍在调查中。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