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29日讯 入冬以来,随着气温越来越低,哈尔滨等城市的打车也越来越难。随处可见打车的人群,一旦有出租车靠近,哪怕不是空车,只要还有座位,等待在街边的人群就蜂拥而至。最终,一家欢喜几家愁。上车的人仿佛中了奖,留在风中继续等待的人则望车兴叹。
市民们为打不到车怨声载道,的哥们也为道路拥堵合不上钱叫苦连天。打车,为什么这么难?打车,啥时候才能不难?在两会上也引来了代表委员的热议。
缓解打车难
先要缓解行车难
“衣食住行和老百姓最息息相关,这两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百姓在衣食上都不愁了,可这出行,尤其是冬天出行特别不易。”省人大代表李华菊掷地有声。她说,现在大街上,基本看不见空车,司机拒载的现象很少,但由于道路的拥堵,很多出租车都堵在了道上,乘客的上下周转率很低。以往只要20分钟的车程,现在要近1个小时。如果道路顺畅,出租车的乘客周转率高,就能好很多。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例子,采取预约制度,市民就不用在寒风中等待了。
省政协委员吴庆忠认为,道路设计一些缺陷也导致了道路拥堵,他举例说,建设松浦大桥,对东直路的交通有了一定影响。为解决车辆通行问题,哈尔滨市政府已经规划拆除该路段一南一北临街两座楼房,但至今仍没有拆除,使该处形成了“卡脖路”,每天车辆堵塞严重。
引入市场化机制科学化管理
省人大代表李贵林认为,出租车无论从管理上还是运营上,都应该考虑市场化机制。现在市民对出租车的需求与出租车的供给无法匹配。但如果盲目的增加出租车数量,出租车司机会觉得挣不到钱。是否可以考虑用科学的市场化机制调整利益问题。比如减少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司机收取的管理费用。出租车公司的管理也可以采取竞争方式,打破垄断管理,这样市场的价格就会更合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也会提高。同时,对出租车司机采取优胜劣汰的科学化管理,坚持公共标准,如果司机违背职业道德,多次遭到投诉,就要严厉惩罚。城市也应该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平台可以根据流量的需求,引导车辆,或者在一些流量大、难打车的地方设置信号传输点,将市民对车辆的需求传到信息中心。
让便捷化公交温暖出行的“心”
说起打车难,省人大代表李万春也深有感触。他说,打车难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公交车的不完善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出租车毕竟不是公共交通的主力军,公交车才应该是百姓出行的首选。但哈尔滨的有些公交车条件很差,取暖不好。如果公交车四通八达,车内温暖如春,早晚高峰时班次频繁,那么很多人都会愿意坐公交车出行,这样既环保又方便。
省政协委员李晓陵认为,造成打车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哈尔滨的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早晚高峰期间,公交车辆平均运营准点率仅为65%,运营速度只有每小时8至10公里,比自行车还慢。哈市只有公交线路156条,营运车辆5105台,远不能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要,应该强化公交优先的理念。省政协委员邓文彬在提案中提出,公共自行车也应该属于公交的范围,建议在地铁站、公交车站投放公共自行车,建设一批自行车道,让老百姓低碳出行,对城市公交理念和实践进行创新。
落点
哈尔滨出租车管理处张玉祥:针对打车难现象,哈尔滨出租车管理处出台多项举措。出租车要错时上下班,高峰时段不得交接班。驾驶员不得拒载、不得强行拼客,一旦投诉被核实,一次罚款500元,交齐证件学习15天,并在重点站场站岗;两次投诉核实,学习1个月,接受教育后考试,写心得体会;三次投诉核实,列入全行业黑名单,取消出租车驾驶员资格,两年内不得申报。同时,对全部驾驶员进行定期培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