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省人大代表关注公务餐 避免奢侈浪费 一步到“胃”
2013-01-29 14:00:1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常春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月29日讯 会议午餐,菜品、点心花式少了,“光盘(吃光盘中餐)”越来越多,我省今年两会自助餐劲吹简约之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日网上的一则新闻,海南出现一张令人瞠目的公款吃喝账单,一桌消费竟高达1.5万余元。

  中国的“饭文化”“酒文化”高深莫测,公款吃喝的名目也越来越繁多,这样的饭,百姓有怨言,官员也表示了无奈。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公款吃喝行为引发省人大代表广泛关注。

  制度约束管住嘴

  “大会纪律要求代表们不要请客送礼,不搞铺张浪费,要细致严谨,节约简朴,我确实亲身感受到会风的变化。大家一起吃自助餐,一起坐大客车,节约用餐,低碳出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回到了我们身边。”省人大代表王金说。

  不久前,中央和省委都对转变工作作风作出具体安排部署,我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这是干部作风的正能量,但是,治理奢侈浪费很难一步到“胃”。

  王金建议,治理大吃大喝行为,需要从制度建设上入手,要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检查等各项制度。在监督检查上,要公开有效举报方式,接受全社会监督。处理违规者要从严处理,以儆效尤;在财务管理上,要规范报销程序。只有形成制度并不断完善,才能保障转变作风的活动落到实处。同时,要做好针对大吃大喝等行为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预防此类行为的发生。

  从酒桌上解脱出来

  中央严肃要求,群众怨声载道,公款吃喝现象却屡禁不止,一些干部一餐接着一餐,一杯接着一杯,被困在了酒桌上。官员既是受益者又是受害者,既是主导者也是胁迫者,夹杂在中间,无法抽身。

  “群众一提到公款吃喝,都很气愤,这样的社会氛围,让那些为官者也很尴尬。干部务实廉洁勤政为民风气的形成,需要每名官员都要时刻约束自己,警醒自己,提升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省人大代表马俊杰说:“其实大家都是‘眼’大‘胃’小,饮食片刻即可满足,但良好政绩的取得却不能一蹴而就,官员应把眼睛盯在群众疾苦上。”

  有代表建议:“有些群众对部分官员的认识有误差。减少百姓的误解和偏见,净化社会不良风气,舆论媒体也需要担负职责,一是要形成倡导节约的舆论震慑,二是要杜绝带有送礼请吃暗示的广告宣传,以免让老百姓对社会风气造成误解。”

  执行切忌变了样

  为彻底刹住公款吃喝风,河南信阳市曾制定要求,在当地全市范围内公务接待活动中,只能抽河南烟、喝本地酒、吃信阳菜,措施出台,一时间引起热议——以价格为标准的节约,有点走偏,这引起了人们对如何践行节约之风的讨论。

  省人大代表杨玉玲说:“转变作风是一件好事,但要避免流于形式。制定公务餐接待标准不能武断规定,避免转换作风从一个形式走向另一个极端。随着生活的好转,普通百姓的家宴也比较丰盛,这时候如果像外省某地要求地方干部全部自带盒饭去基层,到开饭时再热饭吃,未免不太合适。转变作风要求的不是一刀切,而是要求在公务接待时不奢侈不浪费,不要曲解了这一目的。”

  马俊杰代表说,酒是一种文化,在商务洽谈、外宾接待时酒具有象征意义,类似的场合对是否取缔饮酒也要综合考虑。

  落点

  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孙艳春: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对转变作风提出要求,中央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掀起务实之风。大吃大喝造成的腐败已成为污染政治空气的不良分子,扭转它需要多方给力:一是要加大干部廉洁教育力度,加强对大吃大喝潜在危害的认识,时刻保持党员的纯洁性;二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规定,主导就餐新风;三是要在制度制定和执行上下功夫,宴请要有清单,要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四是要加大查处力度,对大吃大喝者要严肃处置;五是要多学习借鉴外地转换作风的先进经验,利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八项规定”这一有利契机,将转变作风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