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沙在创作参赛作品《太阳婆婆和月亮公公》。
东北网1月31日讯 26日开始的雪博会首届中俄雪雕艺术家专业对抗赛激战正酣。双方代表队在10组雪块上,雕刻出带有民族特色的雪雕精品,为游人带来了新的视觉盛宴。
“原来太阳是婆婆,月亮是公公”
把太阳比作男性、把月亮等同于女性几乎是人们的传统共识。不过,俄罗斯代表队的作品《太阳婆婆和月亮公公》彻底颠覆了中国游客约定俗成的想象。
俄方一件新出炉的雪塑作品让人们诧异,“弯弯的月牙人脸部坚毅,嘴角还长出打卷的胡须”,而“太阳不但笑得妩媚,还飘起波浪长发”。
对于大家的不解,俄罗斯队队长阿历克谢·廖沙也很诧异,他雕的作品就是“太阳婆婆和月亮公公”,“没错啊!”——原来,在俄罗斯传统意识里,人们更看重妇女和孩子的地位,因为她们是力量和光明的象征。
看雪雕真长知识啊!
是雪雕师,也是“讲解员”
看见雪铲躺在雪块下“闲着”,广东游客小谢赶紧举起,对着雪塑师们正在创作中的“小白兔拔萝卜”雪雕摆出投入工作的造型。而另一些游客,则不约而同地举起手机、相机定格正在成型中的雪雕作品……这对他们的意义在于,“哈尔滨,我来了,我见证了雕冰塑雪的过程。”
雪雕师们也习惯了被热情似火的游客围观的工作状态。不过,对于可与游客实现“无障碍”交流的中方雪雕师而言,他们还被“强加”上另外的职责。
“这雪和天上下的有什么区别,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你们怎么雕的……”雪雕师王胜利说每天都要解答各种各样的好奇提问。
“烦不烦啊?”记者问。
“有什么好烦的,他们了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你的作品。被人理解了,我们也高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