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2月4日讯 2012年,哈市儿童医院医生李清晨的生活因《心外传奇》的出版变得丰富起来——去北京签售,受科普粉丝追捧,引学界顶尖人士关怀与关注,并得到一系列光环和荣誉。
“心外传奇”
2013年,李清晨照旧忙碌。工作中,除了与病人家属、同行讨论病情,在他口中难寻半句废话。当然,在业余时间,他仍笔耕不辍,继续写科普文章,像新近发表的《那些看起来可怕的检查》、《补钙与佝偻病》等,在揭示科学真相的同时不忘“咄咄逼人”;第二本书的写作也提上日程,主题就是“敏感词”——医疗纠纷,他对未来医疗环境怀有憧憬,希望寻到一条对医生与患者都有利的通径。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总是相携相伴于人生的各个阶段,李清晨就是这样,始终在两者间不断寻找着制衡点,做成了他自己想成为的人。

外科医生李清晨
记忆索引
李清晨,黑龙江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现就职于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成员。在医院,无影灯下救死扶伤;在家中,互联网上激扬文字。长期为多家媒体撰写专栏,文风多变,以通俗诙谐为主,部分揭批文章言辞犀利,被网友评价为“咄咄劈人”。去年7月,他的处女作《心外传奇》面世,获得学界人士及粉丝热捧,目前该书已在香港出版发行。同时,该书也入选了《中华读书报》2012年度百佳图书。
面冷心热
很早以前,就有人评价他为“面冷心热”的人,脸上似乎总有一层冰霜,但与他接触时间长了,就能体会到他冷面孔背后的真诚与热心。
采访李清晨只能选在中午的时间,他实在太忙了。进入冬季后,患者骤增,在他所工作的心胸外科,走廊里摆满了病床,随处可见打吊针的小患者,哭闹之声不绝于耳。在喧哗中,李清晨的身影清晰可辨——冷峻的面孔,快速但不失稳健的步伐,在病人中穿梭,关注着他们的病情。
他的一位病人家属至今念念不忘李医生的好。那日,孩子夜间发病,他和爱人连睡衣都没来得及换,赶紧把孩子抱到医院,结果一分钱也没带。当时正好是李清晨值班,“他认为情况紧急,看病要紧,‘冒险’帮我们垫付了医疗费,因为患者就医后‘逃费’的情况之前发生过很多此,但李医生并没有犹豫。”
《心外传奇》
“改变是很多很多细小的事情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的,不会因为写了一本书就使我的生活改变太多。”
“《心外传奇》这本书给你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哪些改变?”对于记者的提问,李清晨淡淡地说:“没有多少改变。改变是很多很多细小的事情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的,不会因为写了一本书就使我的生活改变太多。通过这本书所获得的收入也是微不足道的,与所付出的心血无法形成正比。不过国内的同行知道我的越来越多,像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吴清玉,北大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陈彧等等,他们都是国内心脏领域的顶尖专家,给予我很多关怀和鼓励,并对我说‘终于有人把这段历史总结出来了,这段历史很精彩’。”
李清晨说,通过这本书,他的科普粉丝越来越多,其中北京的粉丝最多也最热情。去年7月22日,他和松鼠会成员一起去北京搞签售活动,恰逢大雨,但会场上粉丝依然众多,很多人手中的《心外传奇》都被淋湿了,但热情不减。
回到哈尔滨,一切恢复平静,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写《心外传奇》的那个人。但此书为他赢得了不少荣誉,在香港,他的书成为“最受孩子们喜欢的书”,哈尔滨社科院评选他为“2012年哈尔滨十大杰出人物”,他的微博被评为“新浪黑龙江个人影响力最大微博”。
理想主义
在李清晨的博客里,他对自我的“定义”始终没有改变,“一个残留了一点理想主义的外科医生”。
“过于注重理想,就没法工作和生活了!”接受采访时李清晨自嘲起来,他很清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虽然对理想依然向往,但对现实也会认可与接受。谈起医生的困惑,医疗资源配置问题,谈起当下的就医环境……侃侃而谈中理想“暴露”无遗。
“有人皮肤突发过敏来看夜诊,结果发现医院根本没有设置皮肤科,他就发火了,对医院埋怨满腹,恨不得把医院砸了。其实全国的医院基本上都没有设置皮肤科夜诊,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皮肤科的夜诊在一年365天里可能只能接诊三四个病人,很显然,医院所付出的成本费用要比医院所获得的收益超出许多,而医院的立足和发展也是基于经济因素。解决的办法就是把社会医疗体系完善起来,重视社区医院的发展,让小医院的医生处理常见病,只有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让大医院的教授们去处理。现在的大医院越来越扩张,就像航空母舰一般,教授们也杂七杂八什么病都看,而其他综合性医院正在逐渐萎缩。”
“医疗纠纷”
如今,李清晨又投入到写作当中,与我省一位知名女律师合作,主题直面“医疗纠纷”。
“我是外科医生,对于医疗官司,我和律师的立场截然不同。律师要尽可能地维护当事人利益,不论当事人对与错。比如,在一个医疗事故中,律师会认为医生可能故意隐瞒了患者的病情,而我认为是当时病人太多了,医生在忙碌中造成疏漏。”
“现实中的医疗纠纷非常复杂,往往打了十多年官司、经历了多次国家法条的改变。法条不同,判决也就不同。一些医疗官司的结果也令人深思,一家县城的医院出现医疗事故,按照判赔,要100多万,如何执行?难道为了一个人,就把方圆几百里唯一一家医院给弄黄了吗?其他人以后该去哪儿看病?”
“其实,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开始,法律就一直在跟医生为难,医生的理想是尽量把病人治好,但不希望有太多人干涉。医生的手中确实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但法律一直在限制这种权力。古时,西方某国家立法惩戒医生,如果治瞎一只眼睛就要赔一只眼睛。现在的法律虽未如此,但也限定医生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这本书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中的什么问题,我只是想给这个时代做一个切面,通过这个切面看到时代光怪陆离的色彩。现实中,一些优秀的医生承受不住医疗官司所带来的压力,只好选择退出医疗系统。我的想法当然是这样的情况早日结束,希望法律为医生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让他们的理想之花尽情绽放。”
李清晨说,他现在的生活非常简单——上班、写作、挣钱。去年他还做了一个决定,放弃对于职业生涯意义重大的考博,“我必须考虑现实的因素,如果考上了博士,读书这几年就没有收入了,会给家人带去沉重的生活负担。现实生活中制约你的事情有很多,需要你去思量,值不值得你孤注一掷地努力。我现在觉得考博不值,所以我放弃了。”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总是如影随形地出现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李清晨就是这样,始终在两者间不断寻找着制衡点,但他做成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填写病例
“现实生活中制约你的事情有很多,需要你去思量,值不值得你去孤注一掷地努力。”——李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