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5日讯 “今年节后上班第一天,我们决定不放鞭。”连日来,本报与道里区18万志愿者联合发出的“少放一点儿鞭多点儿透亮天”倡议得到了众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响应,全市有136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表示要带头不放“开门炮”。
2月1日,为响应全市“文明放鞭炮过绿色春节”的倡议,道里区文明办在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中发出倡议,国家级文明单位哈尔滨市电业局;省级文明单位标兵道里区地税局、市职业介绍中心、道里区教育局、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河松开发建设指挥部、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哈尔滨市物业供热集团;市级文明单位标兵道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道里房产直属经营公司;区级文明单位标兵哈尔滨市滩涂办等136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纷纷表态,不仅从自身做起,带头少放鞭,拒绝“开门炮”,而且还在单位职工中发出宣传,倡议文明放鞭炮,以整体带个体、单位带个人、个人带亲属的方式,带头倡导文明燃放鞭炮。
市容环卫办主任宋玉辉表示,每年初七、初八,一些商家和单位为了图吉利燃放“开门炮”,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据不完全统计,仅一天时间,市环卫部门就清扫鞭炮垃圾近千吨,平均每位环卫工人扫100多公斤,工作量增加1倍以上。市职业介绍中心科长王传术表示,今年全国提倡各机关及事业单位树立节俭风尚,推行低碳公务,作为文明单位标兵,应当以实际行动响应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号召,不放“开门炮”,既保护了环境,又树立了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针对节后燃放“开门炮”,市民们也有许多看法。退休干部杨大爷认为,燃放鞭炮是传统的祈福方式,商家或市民燃放烟花爆竹可以理解,可机关事业单位也加入其中,造成周边乌烟瘴气、满地红色垃圾,甚至造成交通堵塞,影响党政机关的形象。高中班主任李老师表示,我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当街燃放“开门炮”造成浪费、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与文明城市的标准相悖,不如将这笔开销省下来,用在更合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