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8日讯 今年牛肉成了名符其实的餐桌“贵宾”,百姓花销多了,那么养殖户、销售商是不是乐了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资料图
国家统计局齐齐哈尔调查队调查显示,受多种因素影响,从2012年4月份开始,牛肉价格开始了新一波持续走高过程,全年牛肉价格同比上涨33.3%,拉动CPI上升0.27个百分点。销售业户大多觉得鲜牛肉批发价格上涨大约3成左右;冻牛肉出厂价格也由2012年1月份每公斤42元,上涨至12月份的50元。然而与“牛气冲天”的牛肉价格不同,牛肉产业链销售链并不景气,而且大都利益受损。
供需不平衡
比价效应作怪
近年来,牛肉需求不断增大。但养牛户认为,2010年前养牛不赚钱,风险高,大批牛犊、母牛被宰杀,肉牛存栏量减少是牛肉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总体看来货源短缺,供应量不足导致牛肉价格自然走高。
牛羊肉“比价效应”也是牛肉价格上涨的原因。2012年我市的羊肉价格从44元/公斤涨至60元/公斤,上涨36.3%,而牛肉价格涨幅33.3%,低于羊肉,这使得一部分偏爱羊肉的居民转而消费价格相对便宜的牛肉,从而增加了牛肉需求,带动价格上涨。
牛肉涨价使人均
支出增加18元
从总体价格走势看,牛肉价格自2009年以来就一直在不断上涨,只是中间有小幅波动和调整。养殖户、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无疑都是价格波动中的受害者。调查显示牛肉涨价对2012年CPI上涨影响度超过10%,达到11.3%;牛肉价涨使城市居民人均消费牛肉支出增多,据对105户城市居民调查显示,2012年人均消费牛肉支出为227.97元,较2011年多支出18.03元;而消费量较2011年减少1.1公斤。
产业链销售链
并不景气
跟“牛气冲天”的牛肉价格不同,牛肉产业链销售链并不景气。一是不少餐馆提高了牛肉菜品价格。牛肉价格上涨的影响已传导至整个餐饮行业,其中对烧烤店的影响最大。据对部分烧烤业主调查,牛肉涨价,虽然店面人气没变化,但利润却明显下降。二是牛肉价格波动使养殖动力受到抑制。一方面饲料成本上升,人工、运输等费用不断上涨,多种价格叠加导致养殖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只愿意进入中游的育肥和下游的肉加工,上游的繁殖只能依靠农户和一些小规模的养殖场,受到低利润的影响,养殖动力受到很大抑制。三是肉牛加工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零售价格上涨,也相应带动了肉牛收购价格上涨。据对某牛肉加工企业调查,2012年肉牛收购价格一直呈上涨态势。如2012年9月份肉牛收购价格为20元/公斤,到目前已涨到23元/公斤,导致企业成本不断增加。四是“牛气冲天”的牛肉价格令销量受限,部分销售商表示,2012年10月份过后,牛肉销量大约缩减了30%。
规模化养殖
或可有效解压
春节,牛肉需求量冲高,市民建议要严把市场牛肉质量关,避免未经检疫的走私牛肉与低价注水牛肉流入市场。同时要强化监管,对哄抬价格,囤积屠宰,虚假宣传,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
从长远看,齐调查队建议,要想使牛肉价格正常化,除加强市场监管外,我市还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适宜发展肉牛产业的地区增加资金投入,发展规模养殖。如对繁殖母牛进行补贴,对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场进行奖励等,以提升养殖户积极性和养殖热情。如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母牛的集中养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