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9日讯(记者 张微)腊月二十八,哈尔滨到处都是一片繁忙景象。买春联、选鞭炮、购新衣……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阿尔图尔年前走上街头,购置年货,准备到中国的“爸爸妈妈”家里过他的“洋节”。

阿尔图尔对新年鞭炮挂件很喜欢,也很惊奇 东北网记者 张微 摄
18岁的阿尔图尔2012年9月份来到中国,就读于黑龙江大学,学习汉语已经5个多月了。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阿尔图尔既兴奋又期待。他听中国老师介绍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而“忙年”是中国的特色传统。于是,节日之前,他也置办起了年货。
阿尔图尔在超市里细心地为中国的爸爸妈妈选择春节礼物。 东北网记者 张微 摄
过了小年,哈尔滨的市民陆续往家里搬吃的、喝的、用的,春节的气氛越发浓重。年货大街车水马龙,商店、超市里到处充满着喜庆气氛,如此热闹的景象让阿尔图尔眼花缭乱。各式特色的年货、喜庆祥和的春联,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衬托出人们忙年的喜悦神情,这一切都真实地记录在阿尔图尔的心里,在采购过程中他着实感受到了哈尔滨浓浓的年味。
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美食,而且中国的糖葫芦也叫钱串子,很有趣。 东北网记者 张微 摄
受到中国朋友全家的邀请,今年的除夕之夜阿尔图尔要在中国“爸爸妈妈”家里度过。听中国朋友讲,除夕的活动有很多样,剪头发、穿新衣、放鞭炮、包饺子……大人们玩牌,小孩子们玩耍,再准备一大桌丰盛的饭菜,全家人围坐在桌前吃年夜饭,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期待新年钟声的敲响!
购置一双红色的运动鞋,走红运。东北网记者 张微 摄
阿尔图尔介绍,在哈萨克斯坦没有春节,只有新年。每年的3月22日是哈萨克斯坦传统新年,也叫“纳吾热孜节”。阿尔图尔告诉记者,哈萨克斯坦的传统新年,具有劳动、团结和谐、互相帮助以及辞旧迎新四层含义。他们庆祝新年一定要种植树木、清理沟渠、打扫屋子并为客人准备丰盛的宴席。宴席中最主要的当属“纳吾热孜粥”,它象征着幸福、成功、智慧、健康、财富、成长和上天的庇护。这一餐一定要吃饱,这样才能保佑来年生活富足。
过“洋节” 也为自己选择一件新衣服。 东北网记者 张微 摄
与记者交谈时,阿尔图尔接了一个电话,通话结束后,他告诉记者,那是远在哈萨克斯坦的母亲打来的,问他平安。虽然寒假时间很长,但是阿尔图尔并没有回家。谈其原因,他略带伤感地说:“新年的意义就是团聚,可回家的车票很贵,往返需要花费近8000元,我并没有能力支付。”在这样的节日中,能与中国的“爸爸妈妈”一起过年对阿尔图尔来说是莫大的安慰,在哈尔滨阿尔图尔不仅收获了亲情与温暖,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
哈萨克斯坦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来到年货大街,阿尔图尔打算买点“窜天猴”助助兴,让年味来得更猛烈些吧! 东北网记者 张微 摄
春节将至,阿尔图尔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给很多中国朋友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同时也收到了朋友的礼物。谈及新年愿望,阿尔图尔真诚地祝愿家人平安,朋友春节愉快,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步步登高!
瞧瞧哈尔滨的鞭炮——“二踢脚”踢出新年新气象。 东北网记者 张微 摄
洋小伙高兴地选购福字、挂钱等节日必需品。 东北网记者 张微 摄
咱也凑个热闹 选副对联、贴挂钱。 东北网记者 张微 摄
中国的朋友介绍说,“十响一咕嘟” 代表新的一年里放飞新的梦想和希望。 东北网记者 张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