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9日讯(李华虹 刘乙辉 记者王蕊)春节就要到了,人们都沉浸在喜庆节日的节日氛围中。8日,记者从哈医大二院了解到,近年来,在此期间,节日病频发,也最易出现突发的疾病与意外。专家提醒,应谨防酒精中毒、异物入喉、烟花烫伤等情况的发生,并掌握的急救措施。

酒精中毒
逢年过节,亲朋相聚、饮酒助兴是人之常情。但如果饮酒大醉,就易发生酒精中毒的情况。“一旦酒醉,轻者红光满面,语无伦次,行走不稳,重者呕吐、昏睡、血压下降,极严重的可陷入昏迷,甚至造成死亡。”哈医大二院急诊科副主任邓颖说道,意识尚清醒的醉酒者可用手或筷子刺激咽喉壁催吐,然后喝一些糖水和饮料。若身边的酒醉者意识模糊,应尽快实施急救措施。
“身边的朋友或者家人要帮助醉酒人刺激咽喉壁催吐,然后让其喝一些糖水或饮料,因为糖能促进代谢,加快排尿,能很快代谢掉体内的酒精。”邓颖说,另外一种情况,很多饮酒的人大量饮酒没吃主食所以容易血糖也偏低,因此在这时喝一些糖水也是有好处的。
值得注意的是,醉酒后切不可服用镇静催眠药,以免加重大脑的抑制作用。邓颖提醒说,昏睡的醉酒者应将其头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另外,皮肤发红者应注意保暖。
“如果醉酒者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朦胧,无法与人交流,或者患者由于意识障碍时呕吐,呕吐物呛到气道中引起窒息,出现抽搐、痉挛等症状时,必须来医院就诊。”邓颖提醒,饮酒还容易掩盖一些疾病的前兆,饮酒后可能会合并脑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症。
异物入喉
节日期间咀嚼美酒佳肴时,容易造成异物卡喉。哈医大二院耳鼻喉科主任刘鸣提醒市民,如果异物入喉难以下咽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或照成更严重的后果。
“咽喉与食道异物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老年人牙齿脱落后,难以充分咀嚼,加上口腔黏膜感觉神经反应迟钝,无法感知食品内是否含有异物。”据刘鸣介绍,5岁以下的小朋友由于牙齿没有发育好,会轻易将食品吞下去。
刘鸣强调,发生异物卡喉情况后,很多民间偏方或方法是不正确的。“比如有的人吃鱼扎刺,会大口吞饭团、馒头或喝食醋等,企图借助饭团等将异物带入胃内,还有患者自己用手抠喉咙,实际这些错误的方法只会让异物越陷越深。”
“一旦发生孩子异物呛入气管堵塞气道,家长应把孩子头朝下横抱,让上身低于臀部,再在背部用力拍击,帮助孩子把异物咳出。”刘鸣解释说,如果被鱼刺、鸡骨卡住食管或喉管时,不要硬抠。吞咽和抠喉都会造成骨头、鱼刺刺向更深处,甚至刺破食管。异物卡在显眼处,可以用筷子或镊子取出,如卡入的位置较深,应马上到医院处置。
当老人发生异物卡喉,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纳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持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刘鸣提醒说,昏迷或意识不清的病人采纳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反复操纵一次,造成人为的咳嗽,将堵塞的食品团块冲出气道,随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鞭炮炸伤
每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也是儿童最喜欢的一项娱乐活动,但每年在急诊室里都有被烟花爆竹炸伤的病例。
据哈医大二院急症创伤外科的田军主任和眼科的原慧萍主任表示,如手、足或肢体被鞭炮炸伤出血,应迅速用双手为其卡住出血部位的上方,可用云南白药粉或三七粉涂撒止血。如果出血不止,应用橡皮带或布绳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医院清创处理。如眼部炸伤,用干净的纱布或手绢遮盖患眼,立即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