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7日讯 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七,年味仍浓。在蛇年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里,记者随机走进部门单位,欣喜地看到,广大干部职工铆劲儿干事不“恋年”,按时到岗,迅速进入状态,积极部署新工作,谋划新开篇,到处是火热的工作场面。
萨尔图区:六路人马走市场解难题
“总结商户经营难题,找出解决关键!”正月初七一早,随着萨尔图区旅游商务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局局长王树伟一声令下,该局六个小组迅速出动,深入会战、万达等商圈,向经营业户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经营情况。
萨尔图区坚持“三产立区”,第三产业一直在全市站排头。升级商业网点,优化业态结构则是该区的新课题。新年伊始,相关工作人员马上深入最基层,帮助商户解决现实问题。
“能不能适当延长商场附近的公交运营时间?”“会战商圈附近的巷道何时能修复?”……工作人员认真问,10多个商户也集中反映了遇到的问题。“要针对商户提出的问题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协调,最快速度解决问题。”一天的调查结束后,工作人员来不及休息,马上研究起下一步的工作来。
高新区:项目审批时间力争压缩一半
新年首个工作日,在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内,一派忙碌。一大早,中心主要领导就和各部门负责同志聚到一起,召开动员会,研究新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作为全市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高新区项目建设聚焦了全市的目光。如何提高项目审批速度,成了这次动员会最重要的议题,继续推进项目并联审批机制被摆上了首要日程。
“项目审批涉及20多个部门,协调是关键。”“要对流程提速优化方案进一步进行修改。”……动员会上,大家热烈讨论,建言献策。“今年力争将项目审批时间压缩一半!”动员会快结束时,大家明确了今年项目审批的工作目标。
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共有95个办事窗口。去年,该行政服务中心高效运行,共办理业务17.6万件,有力促进全区乃至全市经济发展。
红岗区:五百万“蓝瓶”下了生产线
机关单位积极谋划新年工作,企业同样毫不示弱,全速生产。在位于红岗区的三精大庆玻璃工业园,机器隆隆运转。走进偌大的厂房,火热生产氛围扑面而来,没有丝毫长假过后的懈怠。
铆劲儿干事不“恋年”
通过烧制、切割、质检、包装等环节,小小的“蓝瓶”就从流水线上生产了出来。“春节刚过,由于需求较大,我们火力全开,一天就能生产500万个三精‘蓝瓶’。”工作人员张锁生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企业也一直坚持生产,大年初七,600多名工人全部走上生产线,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
走遍红岗区,这样的火热生产场面随处可见。在红岗区超力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厂房内,生产设备正全速运转,由于年前接了一个大订单,节后一上班,工人们就立即进入了生产状态。
大同区:棚室知识“充电”正当时
正月初七,按传统来说,年还没过完。可就在这一天,大同区八井子乡西干线采摘园的棚室种植户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林志华家的大棚里,不为娱乐,只为听课。
“今天,我们请来了市里的农业专家,欢迎他给咱们讲讲育苗的知识……”林志华带头鼓掌,她告诉记者,春节过完了,马上就到了棚室育苗的好时节,利用这段时间多学点知识,争取今年再多挣一大笔。
在现场,村民们认真地听着、记着,有的村民还不时就有关技术问题提问。
今年,大同区计划建设棚室2万栋。在棚室生产中,科技元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大同区在抓规模扩总量同时,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推广三亩地大棚、多层覆盖冷棚等新型棚室,增加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让棚室经济插上科技的“翅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他各县区、各单位也是新年新气象。大家长远谋划,迅速行动,确保全年工作实现良好开局,早早踏上了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