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的哥李龙江突发脑出血 百余同行雪中捐款
2013-02-18 10:09:19 来源:生活报  作者:时继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17日,哈市连着下了一天的雪,路况很差又赶上周末,许多人都选择了窝在家里。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城市的一端却人潮涌动:哈医大四院门前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出租车有序地排在这里,百余位的哥的姐专程来为同行、突发脑出血的李龙江捐款。李龙江今年56岁,16日晚交接班时突发脑出血,生命垂危。李龙江是替班司机(俗称卖手腕子),几年前家中曾遭遇变故,家境非常困难,就在其家人无力承担巨额救治费用万分痛苦之时,盼来了希望。

  李龙江被推进手术室

  捐款现场:

  出租车一眼望不到头乘客游客都来捐款

  今日中午,记者赶到哈医大四院门前时,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头、有序排列的出租车,一个用大红纸包裹起来的捐款箱在风雪中格外耀眼。

  张喜超是捐款活动的发起人,来自华盛公司。他告诉记者,今日一大早从车载对讲机中听说李龙江师傅的遭遇后,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大家都是开出租车的,不能因为他家贫困就眼看着人没了。” 张喜超立即通过车载对讲设备向同行征求意见,想法得到大家的一致支持。很快,这些的哥的姐通过车载对讲机、微信等方式告知其他公司的同行。爱心的哥的姐陆续向哈医大四院集结。

  捐款现场,虽然有人找来纸笔做记录,但很多捐款人还是不肯留下姓名。有的的哥捐出一上午拉活儿的钱,是一沓从一元到百元不等的钞票;有的的姐拿出数张崭新的百元大票,这是替孩子捐出的压岁钱。

  “不用记名字啦,大家都是开出租车的,谁都会有困难的时候。”“把大家的力量集合起来,帮他一把,再大的困难也许就闯过去了。”“今天被帮助的是你,或许明天就是我。”捐款现场,记者听到的是朴实而感人至深的话语。

  捐款队伍不断壮大,打车的乘客、去哈站的游客、路过的私家车主、医院内的患者家属,大家都自发地奉献着爱心。

  据统计,一上午的时间,先后有百余辆出租车来到医院门口,不到中午捐款已达一万余元。

  第一个捐款人张维宪:

  “我两年前就是靠大家捐款捡回的命”

  捐款现场,记者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是曾被本报报道成功获救的张维宪。“我两年前就是靠大家捐款捡回的命。”43岁的张维宪师傅端着捐款箱神情格外凝重。他是得到消息第一个赶到现场捐款的的哥。

  2011年,张维宪也是在交班中突发脑出血,经过几天抢救不见好转。他又来自农村家庭贫困,不富裕的亲友已无力支撑下去,就在其70多岁的老母亲几乎哭干眼泪绝望之时,哈市众多的哥的姐闻讯组织捐款,最后在哈市一家大医院的全力救治下,张师傅从死亡线上挣扎着活了下来,又回到出租车岗位。

  面对记者张维宪感慨万千。“现在老母亲逢年过节就在心里祝福着当年那些救她儿子的好人。不管过多少年,我们一家人都会牢记着那些爱心人的恩情。虽然我现在条件不好,献出的只是一份劳动所得,但我相信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有这么多爱心人士,一定会创造第二个奇迹,李龙江一定会脱险的。”

张维宪师傅第一个送来捐款

  同行好友:

  “李龙江做了多年

  善事,我们得救他”

  与李龙江交接班的华侨公司崔志以及多位同行好友都来到捐款现场。几人告诉记者,李龙江家里非常困难,和妻子现在租住在化工路一处棚户房内,妻子身体不好还没有找到工作。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李龙江多年来还在照顾着邻居一位空巢老人,直到老人去世。“他是好人,我们得救他。”

  风雪中,一位穿蓝色棉服的中年女子不停地擦眼泪,她就是李龙江的妻子、45岁的王女士。王女士告诉记者,救治丈夫的巨额费用不是他们这样的家庭能承担的,她当时快急疯了,幸亏这些好心人了。

  14时许,李龙江被推出手术室。据医院脑外科麻医生介绍,病人需进一步观察治疗,还没有脱离危险。

  大雪一刻未停,爱心涌动也未停歇。相信,李龙江能渡过难关。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