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公众公共安全感达到95.3%,公众对平安建设知晓率、满意率、参与率分别为91.6%、96.0%和82.6%,较上年有明显提升。
资料图
这组数字,来自国家统计局驻黑龙江调查总队。数字显示的是我省去年平安龙江建设取得的成就;数字的背后,是百姓越来越高安全感的体现。
2012年,省委省政府把“平安龙江”建设作为民生工程,把群众对平安的期盼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与全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统筹安排部署,出台了《关于今后五年(2012~2016年)进一步深化“平安龙江”建设的若干意见》和《黑龙江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推动全省平安建设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2012年,“平安龙江”建设不断回应群众需求,进一步深化发展,越来越得到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已经成为民心工程。
调解纠纷排忧解难
全省各地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作为平安建设首要任务,从源头上治理,从根本上解决,从基础上建设。普遍推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出台、项目实施的必经前置程序。搭建了“一个平台、三调联动、多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着力化解了一大批征地拆迁、劳资关系、土地纠纷、环境污染、医疗纠纷、交通事故、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矛盾。目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建立了调处中心,96.7%乡镇(街道)成立了调访办,93.6%的行政村建立了调解室;基层调委会总数达2万多个,有调解员7万余人,大量矛盾纠纷被化解在基层和萌芽阶段,全省群体性事件与上年同比减少7.4%,有力维护了全省社会稳定。
立体防控治安稳定
大力推进“天网地格”城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布设空中治安防控网络,已建成安全技术防范各级报警监控中心2000多个,总完成率达90%以上;建成各类监控点50多万个,建成治安卡口监控完成率100%。大力推进“网格化”社区管理,逐步建立起了“联系群众无盲点、网格对接无缝隙、社区服务无遗漏”的社区管理服务网格体系。重点解决治安突出问题,经常性开展对治安混乱、工作薄弱地区的重点整治,严密治安防范措施,有力维护了全省治安平稳,全年严重刑事案件与上年同比减少11.1%。
公共安全强化监管
全省各地把道路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等涉及民生安全问题作为平安建设的重点,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全省没有发生重大公共安全问题,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数与上年同比分别下降4.5%、8.7%、4.7%、14%;全省发生火灾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与上年同比分别下降38.9%和11.4%。
在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中,探索总结了“新市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实施意见,分别就释解人员出监必接必送、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及经费保障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大兴安岭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伊春强化基层社区服务管理职能,绥化市望奎县城乡社会管理实行基层党建组织、经济合作、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四个覆盖,佳木斯市加强对退休人员服务管理的经验等引领了全省平安建设创新发展。
法治保障扩大宣传
平安建设的实践推动法治进程,法治成为统领平安建设的保障。法治宣传深入千家万户,群众知法、守法的意识明显提升。通过执法规范化建设、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涉法涉诉问题明显减少。一批新的法规、规章陆续出台,《黑龙江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省政府令的形式公布实施;《黑龙江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正式实施。
“平安龙江”建设旗帜飘扬,群众积极参与热情高涨,2012年,全省相继涌现出影响全国的勇救坠楼少年的“最酷爸爸”谢尚威、灭火救人的“浴火英雄”高铁成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一大批见义勇为英雄,为弘扬正气,省综治委、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大力表彰了20名全省见义勇为英雄,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全省平安建设氛围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