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省专家揭秘天气预报出炉全过程 多岗位协同作战(组图)
2013-02-24 09:26:42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  作者:李洪霜 范子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4日讯 明天是冷是暖?出门上班穿的衣服该薄该厚?下周有没有降水?哪天能在美丽的城市拍到飘雪的街景?这些都要依赖天气预报的信息。

  周四,本刊记者来到省气象台地面观测站和省气象台预报室,听专家揭秘天气预报是怎么来的。

暗筒式日照计专用纸上留下的日照时间迹线。

  采访地点:呼兰区省气象台地面观测站

  周四上午8点,记者与省气象台的工作人员相约,在太平桥附近的一座天桥下集合。跟随气象台的通勤车,记者开车沿松浦大桥开往呼兰方向,20多公里的车程后,在路边一个蓝色标牌的提示下,车辆转向一片空旷的场地。阳光下,皑皑白雪有些刺眼,在清晰的车辙指引下,记者已到达位于呼兰利民开发区靳家屯的省气象台地面观测站,我省这样的地面观测站有80多个。

  刚刚接班的气象观测员王义滨走出观测站的办公楼,带记者径直走进一处用白色栅栏围起的场地内,栅栏中都是采集气象信息的各种仪器设备,王义滨分别做起介绍。

  信息的采集包括地面常温观测、高空探测和卫星云图、天气雷达收集到的信息等。记者通过地面观测站能了解到的,只有其中地面常温观测部分。

  除了用仪器采集的信息外,气象观测员还要对能见度、降水、云、雾霾、冰雹等天气现象进行人工观测。王义滨说,对于能见度的观测,有确定的参照物,在对参照物清晰可辨的情况下,可把此参照物的距离放大5倍。而全世界凡是设有气象观测站的地方,每天的2时、8时、14时、20时,气象观测员都要将人工观测到的天气现象进行统一上报。


   太阳辐射监测仪记者看到,钢制的太阳辐射监测仪很像“抬着头”的显微镜。仪器上有细微的小孔,王义滨说,这些孔可以起到“三点一线”的作用,让仪器始终对准太阳并跟着转动。仪器采集的是太阳对地面辐射程度的信息,并通过电脑每小时上传一次信息。太阳辐射监测仪上的刻度和时针,反映的是真正的太阳时。


  暗筒式日照计 这个仪器里装有专用纸张,纸张上图过药水,和胶片感光成像的原理一样,太阳面上没有云时,在药水的作用下,日照计内的纸张上便呈现一条迹线。收集该信息的时间为每天的20时,每天收集的信息会被存档,并留作日后比较。


  小型蒸发皿 这是一个“矮胖”的圆柱形器皿,每年10月至下一年5月初使用(其余时间使用大型蒸发皿)。观测员每天20时将一定量的水装入蒸发皿中,24小时后经过称量,计算蒸发量。这项数据可以反映出土地中水分的蒸发量,对农业生产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百叶箱 白色栅栏中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白色百叶箱,采集气象信息对百叶箱的要求不小,要求其距离地面1.5米,其中的仪器不能被太阳直射,并且保持自然通风。其中一个用于人工测量的百叶箱内,装有干球温度表、湿球温度表、毛发表。毛发表是由人的头发脱脂后制成,利用头发遇湿度大变长、遇湿度小变短的原理测量湿度。现在这个百叶箱中的数据只在每天20时读取一次,主要用以校对和备份。第二个百叶箱中,温湿度感应器测量温度、湿度的信息,这些信息每小时自动上传到省气象部门。


  风向杆 一根被图上红、白色的风向杆作用也不小,杆顶端不停转动的“风杯”用来测量风速,风向标用来测量风向。温湿度信息和风向、风速信息,每小时自动逐级上传到省气象部门、东北地区的气象部门(在沈阳)、中央气象部门。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桂华向记者讲述天气预报的发布过程。

  采访地点:香坊区电碳路省气象台

  求解天气演变方程组推断出未来天气走势

  在位于香坊区电碳路上的黑龙江省气象台预报室,首席预报员张桂华向记者介绍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

  张桂华说,有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天气预报的制作就有了依据。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是一个时况信息,中央气象部门把上传过去的这些信息代入很复杂的天气演变方程组中,通过计算求解,推断出未来包括风向、降水、温度等天气走势。这个天气走势传回省气象台后,预报员再对走势进行分析,参考相关资料、数据信息和预报员的经验等,制作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风向等天气预报。


观测员王义滨在测量小型蒸发皿中水分的质量。

  全国、地方专家“把脉”两次会商确定天气预报

  在省气象台预报室内,一个大屏幕占据了正中墙面的主要位置,张桂华介绍,这个大屏幕就是为每天两次会商时显示天气预报图而设置。

  原来,每天8时,省气象台要参加中央气象部门的会商,9时30分,省气象台要组织省内13个地市进行会商,会商中,根据各地预报员为气象走势的“把脉”,最终确定出天气预报。会商中,所有当班预报员围坐于大屏幕前的圆桌,由领班或首席预报员主持会商,在主持人详细分析天气预报图后,有重点天气变化的地方也要做相应发言,根据专家们智慧的结晶,会商最终确定天气预报该如何发布。

  省气象台将确定预报的天气信息交给负责发布的部门,我们就在报纸、电视、广播、手机上得到了可以指导我们更好生活的天气预报。

  其实,天气预报出炉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记者了解到的只是其中最为表面的部分。


王义滨在介绍百叶箱中的仪器。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