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5日讯(记者 王蕊 侯巍)国考公务员面试在即,为更好帮助考生应对面试,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公教育集团面试研究院长、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刘彦,就如何从容应对面试问题为考生进行考前指导。
面试误区:把面试当成答题
国考面试一大误区是考生将面试当成答题。就是考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答题本身上,而忽略了对自身的关注,特点是对面试理解不到位、自信度不强和过分紧张。
考官往往会看重临场发挥,更注重的是看你是什么样的人才,适合什么样的岗位。这时候就需要考生建立自信心,并且面试没有标准答案。如果考生不够相信自己,表现的就不够自信,回答问题也不够自如,总担心答案是否正确,而忽略了自身对这道题的反应。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别人又怎么能相信你。所以,考生要相信自己,要看到自身的优点,提升自信心。比如说,有一些考生总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以往也没有成功案例。其实不然,其实考生完全可以忽略这一点,要相信既然能通过笔试就足以证明十分优秀了,面试环节拼的就是信心,尽管实力有区别,但信心不能差。
保持良好心态从容应对面试
面试过程中,有一些考生会出现紧张,甚至是语无伦次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不熟悉场景,模拟面试少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太看重考试结果。可以通过亲人,朋友组成摸拟团模拟特定环境,多多练习。
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的工作效率。如取胜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考试中“怯场”、“大脑一片空白”、“思维短路”、“无话可说”等现象主要是由动机过强造成的。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动机水平。也就是说,正确看待自己要争取的这个公务员岗位,摆正心态,认真思考报考公务员的根本原因。如果能够走上公务员岗位,自然感到欣慰;同时,必须认清楚,福利待遇、工作稳定等因素不是考公务员的首要目的。另外,公务员只是择业选择之一,即使最后没有走上公务员岗位,也是很正常的,还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各行各业都涌现出杰出人物,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很多,同样可以在其他行业建功立业。把自己的求职动机水平保持适度状态,放下思想包袱,没什么大不了的。在这种状态下,轻装上阵,反而会发挥出正常水平,甚至超常发挥,展现自己的全面素质。
专业专项成为考官重要标准
考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展现自我的过程,一些考官在意与考生的交流看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而不希望得到的回答千篇一律。套路性答题的特点是语言僵化,缺少沟通,把面试当成纯粹的答题,而不是当成一种交流。考生要针对具体内容回答问题,个性化的回答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在专业专项面试题回答上。
专业专项是面试中的一个重要考察标准,旨在从部门工作实际出发,结合部门特点和精神实质,全方位考察考生的思维方式、能力结构、工作习惯、性格特点、应激反应等是否与所报考的部门精准匹配。为了实现这种有效选拔,部门进行独立命题,并且由部门领导组成考官主体,制定有针对性的评分细则,可以说对于大多数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候就要考验考生的应辨能力,考生回答时要有非常明确的部门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
在专业专项面试时代,试题的情景设置往往是首先给考生一个大部门的角色设定,让考生能够有针对性作答,但是模糊掉具体职位,避免考生过于关注细节流于琐碎。总体来说,国考笔试和面试都是一种潜能考试,考察的是考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因此,考生并不用太担心自己不了解部门工作的具体细节而对考试有太大影响,也不用在复习时将过多精力投入到这方面,基本能力的训练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