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双鸭山
搜 索
双鸭山市深化“六个一百工程”提升素质教育
2013-02-26 14:51:02 来源:东北网-双鸭山日报  作者:刘明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6日讯 “六个一百工程”实施以来,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做了细致地安排和部署,出台了方案,构建起区域研修联合体服务平台。各县区、直属学校结合本区域和学校实际,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打造了特色服务平台和专家指导团队。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深入课改实验区进行调研,加强检查与指导,提高了学校对方案的执行力。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把课程改革的重点转到课堂教学上来,各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把新课程理念与实际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改革活跃,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如宝清县特色课堂经验,饶河县道德课堂的理念经验;田家炳中学的“三维五环教学模式经验,市第三十一中学的腾飞奖公开课经验、市第一中学奋发奖公开课、高级教师示范课、高三复习研讨课、课改观摩课和青年教师“四课”活动经验等等,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心血,值得学习和借鉴。

  同时,他们坚持把新课程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骨干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开展了大规模的新课程通识培训、课标培训和教材培训。在我市实施的“骨干教师培训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都把新课程培训作为核心内容。宝清县、饶河县等将校长和骨干教师送到北师大、华东师大等进行专门培训。各级师训和教研部门还组织开展了经常性、大规模的跟进式培训,集贤县、友谊县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了对广大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

  课程改革对教学研究提供了广阔舞台,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也对课程改革的实施起到了促进作用。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级教研部门深入课堂、深入学校听课、评课,指导教学,积极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研究课改,指导课改;市教育研究院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发挥团队力量,开展跟进式培训,送教上门,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工作中,广大教研人员以课改的参与者、服务者、合作者和引领者的姿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宝清县用行政手段推动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田家炳中学在全市率先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探索出一种提升师资队伍质量的全新模式;四方台区教科研形成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教科研氛围,使全区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出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宝山区教育局发起校长是教育科研“第一责任人”行动,以科研课题结题汇报为抓手,推动教育科研健康发展等经验,都对课改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在综合素质评价、学业评价考试和中招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学校评价办法。还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对招生、分班、收费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规范程序,阳光操作,透明公开,得到家长和全社会的普遍支持和拥护;为依法保障教育公平,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六个一百工程”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学习、实验操作、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正在形成,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