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7日讯(刘天慧 记者印蕾)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哈尔滨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获悉,今后五年,哈尔滨市将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以残疾人民生为工作重点,打造残疾人康复、扶贫、保障等领域新品牌,全力实施五项“万人工程”。

哈尔滨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万人保障救助工程——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全覆盖
逐步提高残疾人的整体保障水平,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全覆盖。根据城镇近4万名持证重度残疾人的年龄结构和残疾类别,加强对残疾人各项救助制度的衔接和整合,推进“分类施保”政策,探索低保边缘户、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一户多残等相对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单独施保”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和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
万人托养服务工程——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和保障体系
充分发挥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引领作用,挖掘现有的优秀社区资源,把残疾人托养工作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辐射到社区,促进示范和骨干托养服务、基层日间照料机构和居家托养服务同步发展。以机构托养、居家托养、发放托养补贴等形式为3万人次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逐步开展对失能失智残疾老人的机构托养服务。
万人康复服务工程——建成残疾人康复救助服务体系
为3万余名残疾人提供全程性康复服务,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培训服务等网络。加强对社区近5万名康复骨干、志愿者和残疾人家属的培训,全面实施残疾人康复医疗进社区工程,实现康复器具铺满盖严主城区的488个社区。
万人产业扶贫工程——实现半数农村残疾人规模就业、整体脱贫
重点打造巴彦华强残疾人特色养殖培训示范园区,在今年集中安置养殖残疾人100名,培训3500名残疾人,辐射带动2030户残疾人家庭养殖特种动物的基础上,再用2至3年时间,集中扶持4000余户残疾人从事特色养殖项目,力争使全市50%近3万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农村残疾人实现规模就业、整体脱贫。
万人助残(慈善)服务工程——10万人次扶残助残,5万残疾人受益
发挥中国狮子联会哈尔滨分会自身优势,建立志愿者服务平台,10万人次扶残助残,5万残疾人受益。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充分挖掘慈善资金资源,拓宽善款善物募集渠道,稳定慈善资金来源,逐步完善慈善资金筹募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社会监督,用好慈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