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消防官兵义务照顾残疾人焦旭昆 33年爱心接力从未间断
2013-03-01 20:25:06 来源:东北网  作者:金钢 岳云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日讯 (金钢 记者 岳云雪) 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道外大队太平中队官兵自1980年“爱民月”开始,义务照顾残疾人焦旭昆一家。33年来,尽管中队领导换了一批又一批,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学雷锋帮残、助残的爱心行动,却作为中队的传统一直延续着,从未间断。

官兵们送来生活用品。资料图

  花季少年伤病缠身

  家住原太平区延华街6-44号的居民焦旭昆,自幼酷爱冰上运动。1965年,年仅17岁的他在一次速滑训练时,突然和队友发生碰撞,重重地摔在冰面上。经医生认定,焦旭昆颈椎受重伤,需要卧床治疗。由于家庭贫困,治疗不及时,焦旭昆又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此后,病情迅速发展,导致其全身关节变形、强直。最终,最终他瘫痪在床。

  一个体格健壮、身高1.8米的小伙子,就这样被疾病压倒了。焦旭昆躺在病床上辗转反侧,自己还年轻,生活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而远大的理想瞬间变为泡影。疾病像刀割一样疼痛难忍,心灵的折磨更是令他痛不欲生。

官兵们照顾焦旭昆。资料图

  由于父亲早逝,焦旭昆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没有工作,靠纺线维持两人的生活,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为了给母亲减少负担,焦旭昆曾一度想到结束自已的生命。


  消防官兵寒门送暖

  就在焦家陷入绝望之时,一队绿警装的出现,给这个残破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和生机。

  1980年3月5日,太平消防中队的官兵们来到焦家。带队的是时任指导员耿炳荣,另外还有战士郑铁民、张春明、张吉平、韩平等。

  初来焦家,官兵们看到的是,低矮的平房房门上挂着一块防寒毡,窗户上钉着塑料布。眼前的老大娘体弱多病,床上躺着一个中年人,头发很长,双脚用棉垫包着。

  此情此景,极大地震撼着官兵们的心。他们连忙上前扶老大娘坐在床上,又握住了焦旭昆的手,哽咽地说:“大娘、焦大哥,我们知道得太晚了,你们娘俩受苦了。以后,我们警民就是一家人,我们会好好照顾你们一辈子的。”

官兵送焦旭昆去医院治疗。资料图

  一席话,感动得这娘俩泪如泉涌,消防官兵们说到做到。从此,他们陆续走进了焦家的生活,开始了义务照顾这个家庭的爱心接力。

  官兵们每周轮流到焦家,帮着买米买面、打扫房间、洗衣做饭,还帮着雇车买煤、扒炕抹墙、封窗防寒,能承担的家务活他们都承担了起来。他们还帮助焦旭昆理了发,换下了脏衣服,换上了崭新的棉袄,拆洗了许久没有拆洗的被褥。

  1981年6月23日,消防官兵在来焦家走访中看到,焦家门斗年久失修,漏雨严重,如遇大雨,很有可能会倒塌。指导员耿炳荣与官兵冒着零上30多度的高温修缮房子,有的垒砖墙,有的熬沥青,有的铺油毡纸,干得热火朝天。由于没干过这个活儿,操作不熟练,一不小心,滚烫的沥青就溅到了官兵们的身上、手上,顿时烫起一个个大水泡,但他们全然不顾。

官兵送焦旭昆去医院治疗。资料图

  学有所成走上自强之路

  有消防官兵的细心照料,焦旭昆一家又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

  官兵们考虑,焦旭昆虽然身体重度残疾,但他的心却很要强,得让他用武之地,只有自食其力了,他才会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有尊严。

  随后,战士们帮助焦旭昆一砖一瓦地垒起一个小小的修表店,帮助他办理了相关的手续,又每天接送他去学习修表技术。

  1990年3月10日,“自强钟表电器修理部”开张了。考虑到焦旭昆行动不便,战士们还为他特制了一套桌椅,焦旭昆终于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自此,焦旭昆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战士们的帮助下,焦旭昆广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1994年7月,他还光荣地当选为太平区残联副主席。


  官兵为媒成全美事

  闲暇时,焦旭昆经常给媒体供稿,表扬消防官兵和社会各界帮扶他的事迹。他的情况,牵动了一个外地姑娘的心。1982年3月28日,北安市通北林业局木材加工厂的检尺员何义,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还邮了20元钱资助焦旭昆学习。报社把信转给了消防中队,消防中队回了信,介绍了焦旭坤的实际情况,并把焦旭坤的通信地址告诉了这位好心姑娘。此后,两人开始建立了书信联系。半年后,何义向焦旭昆抛来了绣球。信中说:“你肢体虽残疾,但你在消防官兵的帮助下,能自尊自强,说明你心里是强大的,像个男子汉,我愿意和你组成一个家庭,共同面对未来。”

  焦旭坤前思后想,不敢应允,怕拖累何义一生。官兵们得知此事后,都鼓励他追求幸福。经过一年多的通信,两人终于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后来,消防中队派北安的战士去帮助焦旭昆相亲。当看到姑娘毫无怨言,愿与焦旭昆携手时,官兵们热心地当起了红娘。在他们的积极帮助下,通北姑娘何义背起亲手缝制的鸭绒垫,拎着一个菜墩,毅然来到焦旭昆的身边。

  1983年8月28日,在浓浓的亲情中,焦旭昆娶了媳妇。简陋的平房被消防官兵们内外粉刷一新,帖上了大红喜字。转年,焦旭昆的爱人又给焦家添了个大胖儿子。哈市公安局特事特办,为焦旭昆的爱人特批了哈尔滨城市户口。

  虽然,母亲因病去世,没能看见自己的大胖孙子。但是,在她病重时,消防官兵经常来探望,中队的卫生员还日夜守护,听说中药疗效好,他们还买药煎好给大娘喂药。看到儿子在消防官兵和儿媳妇的照料下幸福地生活,老人走得也很安详。

  1987年,焦旭昆竟奇迹般地拄上双拐,走下了那铺躺了22年的火炕。

  世上只有叔叔好

  1993年,焦旭昆的儿子焦广铭上小学无人接送,官兵们得知后,又主动承担起了接送孩子的任务。

  在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布置写一篇作文。焦广铭写的《世上不只妈妈好》,令老师深受感动。随后,老师特意邀请太平消防中队的所有官兵来到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会”。

  面对这些特殊“家长”,小广铭深情的朗诵了自己的这篇作文:“每天穿行在上学的路上,很多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眼光,身穿军装的消防队叔叔天天送我上学,下大雨还将衣裳披在我的身上。你们比我的妈妈还亲,你们是我最亲的亲人……”

  稚嫩的童声,真情的倾诉,使现场每个人都留下感动的泪水。

  焦旭昆为儿子取广铭的名字,就是想让消防官兵的事迹广为流传,永远铭记。

  你的困难我来帮助

  2002年3月22日,焦旭昆突患脑出血。时任中队长的徐贵龙获悉后,马上驱车来到他家,将昏迷中的焦旭昆送往医大一院抢救。经医生诊断,焦旭昆脑出血病情严重,必须手术,但近万元的手术费让焦旭昆的妻子掩面痛哭。“把我的警官证押给医院,救人要紧。”在徐贵龙的担保下,医院为焦旭昆实施手术。当得知手术需要很多钱时,消防支队官兵也纷纷解囊相助。官兵们无私的援助爱心感动了上苍,焦旭昆终于战胜了死神。

  2004年夏天,焦旭昆再次脑病复发。时任指导员的韩枫带领四名战士,用专车将他送到太阳岛疗养院,帮助他进行恢复性治疗。治疗期间,消防官兵昼夜轮流护理焦旭昆,看着护理在病床前的官兵,焦旭昆多次泪流雨下,他常说:“我的命就是咱太平消防中队官兵给的,你们都是我的亲兄弟。”

  2009年11月,焦旭昆下肢肌肉坏死溃烂,高烧不退,生命垂危。经诊断,医生建议截肢,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巨额的医疗费,使焦家陷入绝境。时任中队长刘明,立即组织官兵为焦旭昆捐款。虽然中队官兵们无私援助,但是手术费用还是远远不够。他们立即向消防支队领导汇报,支队政治处号召八区十县市全体官兵捐款献爱心,34000元的救命钱很快就凑齐了。消防支队还与医院协调,减免了部分医疗费用。经过治疗,焦旭昆保住了双腿,幸运地转危为安。

  爱心接力一直在延续

  焦旭昆精心保存着一摞“雷锋账本”。从1980年开始,凡是帮扶过他的人,他都记在本子上,到目前已经记了18本。其中,记得最多的就是33年来消防官兵始终如一的无私帮助。

  在消防官兵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照顾焦旭昆一家的行列,学雷锋帮残、助残的故事屡见不鲜。

  现在,焦旭昆的儿子也已经成家,他也有了自己的孙子。他经常给孙子讲故事,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向消防官兵学习,长大了要做乐于助人的人。

  消防官兵的真诚帮助,激发了焦旭昆回报社会的感恩之情。2012年,他主动提出要捐献眼角膜。在媒体和官兵的见证下,焦旭昆在捐献眼角膜申请表上,签上了自己的承诺。“30多年了,消防官兵们为我付出的太多,社会各界对我帮助的太多,我只能尽我所能,回报社会。”焦旭昆激动地讲。

  现在,老兵转业要到焦旭昆家告别,新兵报到要到焦旭昆家认门,已经成了太平消防中队不成文的队规。消防官兵们表示,要一直把照顾焦旭昆一家的任务承担起来,用实际行动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太平中队先后被评为省市两级“帮残助残先进集体”,省“学雷锋、学苏宁先进集体”,市“拥政爱民先进集体”,并获得“感动龙江群体奖”、“黑龙江省志愿服务金奖”,连续4年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