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劳动力市场对接不畅 求职者:薪水诚可贵尊严价也高
2013-03-04 08:31:5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天池 王宗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3月4日讯 2月26日,在道外区人力资源市场上,一家食品公司的招聘专员林女士告诉记者:“从2月19日就来这里招聘,但到现在一个都没招到,就连最基本的库房工人、营业员和售后都招不到。哪里是我们在选择工人,现在都是工人在选择企业。”如今,招工是很多招聘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

  求职者在看招聘公示。李天池 王宗华 摄

  为了能招到工人,一些企业选择了加薪。2月27日,在哈市人力资源市场内,记者在一家宾馆的招聘单上看到,保安的薪水是1500元,工龄工资另算。该企业的招聘人员汪先生说:“去年保安的薪水是1200元左右,但为了能招到人,我们在上调薪水的同时,还加上了工龄工资,干满一年我们会给对方涨薪,为的就是让他们能够长久干下去。”此外,记者看到一些企业把营业员、内勤人员的底薪也纷纷上调到了1600元左右,上调幅度为30%左右;而一些技术工人的工资则上调至4500元左右,涨幅在20%左右。

  据介绍,节后各招聘企业多是酒店、工厂、物流快递、饭店等,提供的都是如生产工人、服务员、司机、保安员、营业员等岗位。哈市道外职介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月18日开始他们每周都有多场大型招聘会,提供的岗位都在几千个,每场的求职者也近万人,但是达成就业意向则“不是很理想”。以2月19日召开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现场对接会”为例,招聘会上267家企业提供了5872个岗位,共有6000余名进城务工人员进场求职,但仅3086人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

  求职者 工资环境休假缺一不可

  求职者在要求高薪资的基础上,对于食宿、休假、保险等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和“60”后的求职者不同,现在“80”、“90”后的求职者对于企业的“软件”设施要求也很高:免费用餐要求质量,提供住宿环境要好,保障要“五险一金”,休假要能保证一个月四天……

  在哈市人力资源市场内,来自佳木斯桦南县的“80”后小王说:“前两天,到一家汽车配件厂应聘,起初双方觉得都很满意。但到了单位,看到工作环境非常糟糕,对自身没什么发展,另外伙食饭也太糟糕,明显就是唬弄我们。”他告诉记者,“年纪大些的进城打工人员最看重收入,只要工资高,脏活、苦活都愿意干。我们不一样,除了收入,还要看工作环境、发展前途,不然将来是没办法在城市里立足的。”

  “90”后的哈市技术工人苏永同毕业后一直在天津工作,今年他希望能在“家门口”找份工作。他说:“工资和心理预期差太多。此外,很多企业的工作时间都要‘2班倒’或是‘3班倒’,1个月也就有1、2天的假期,但我希望能够‘早8晚5’,有固定的休息日。”

  绥化市三河镇的姜先生以前一直在青岛工作,今年决定到哈市工作,“因为离家近”。但几圈转下来,让他极为失望,“虽然这边的薪水比以前我在青岛工作时低几百元,但要有合适的也可以。关键吃住的条件也不好,去了一个食品企业看过,但住的环境实在不敢让人恭维,所以只能放弃。”

  专家 企业应提升人文关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正由过去企业主导变成了求职者挑剔。求职者就业不再是单纯的求生存,苦脏累而且待遇低的工作已不适合他们,体面和尊严与薪水同样重要。

  哈尔滨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专业硕士生导师张旭东说,目前“80”、“90”后的求职者已逐渐成为市场主力,他们不同于老一辈的农民工,他们需求的层次和内涵在不断提升。因此企业在对他们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应注重对他们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强精神激励,增加对他们心理层面需求的关注,提升对他们的人文关怀;要关注求职者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加强他们对于职位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对于求职者,他建议,求职者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对社会的贡献来获得自己的合理地位;要通过合理的沟通方式向雇主表达自己对于职业和生活的需求,以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益。

  道外区职业介绍中心主任董吉滨表示,企业除了要保证求职者的自身利益外,还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有家的感觉,让他们安心、舒心地在企业工作;而同时,求职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企业着想,为企业做出贡献,这才能让劳动力市场步入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