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4日讯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段情,有一首歌,在生命中走过的每一个脚步都有一个故事,在不经意间回首,那些灿烂的笑容,那些温柔的面庞,在生活中的沧桑巨变中,都成了一片片折叠的记忆,在泪水与欢笑中葱茏。电力公司的成长日记就犹如人的生命足迹,在人民的生活中、社会的发展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应用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电的发现与应用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1881年爱迪生在纽约建立火力发电厂,开始供应电灯用电;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世界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1879年,爱迪生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使电走进了千家万户。
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总督府安装了第一台发电机,开始了中国电灯取代油灯的时代。我出生在80年代末,童年时光是在乡村度过的。那时候对电力的概念就是能使电灯泡发光,比蜡烛光照度强上好多倍。家里有一台14英寸的小电视,每天晚上小伙伴们都按时等在电视前看大风车,但大多时候都因为电压太低不能看,小朋友们总是很无奈。乡村的家庭基本没有像电饭煲之类的现代化家用电器,每户都依赖秸秆做饭取暖,而且当时电力供应还不是很稳定,经常停电;记忆中的电线杆是用水泥浇筑的成长方体形状,斜立在自每户房子后面,旧式的电表安装在柱子的上端。我们不能不承认,那个时代的电力企业还不是太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给百姓生活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时代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的变迁,电力企业也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熠熠生辉!电力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形成了目前坚强稳定的电网结构体系。近年,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依照“十二五”发展目标向更长远、更先进、更优质的方向迈进,电业局对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进行了全面而系统改造和建设。更换了城镇及乡村里陈旧的输配电设备,扩建了发电厂,改进升级了电能计量装置;高度重视优质服务工作,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追求服务品质、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每户的用电量明显提高,家里都购置了常用的电器,因而,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就比较高,不允许有电压波动和频率闪变。电业局增强了对电网的建设、电网运行及供电服务的支持力度;我从乡村的田野旁经过可以看见近年新增了许多高压输电铁塔,新建设的变电站、配电线路及电杆。供电企业对电力建设的投入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百姓生活。有了电,我们感觉温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