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4日讯 (记者 李博) 每个人都有美丽的梦想,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于长年累月坚守在防火瞭望塔上的五常市向阳林场瞭望员于洪宽来说,做一名忠诚的绿色守望者,他的梦想是让自己守护的这片大森林永远青翠。
瞭望台远景。
大山深处写春秋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从1982年以来,于洪宽和妻子刘秀香三十年如一日的深深扎根在向阳林场的佳信山上,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他都始终坚守在大山深处,为了这片绿色默默地奉献青春。从昔日风华正茂到如今的两鬓班白,见证岁月的沧桑,也见证了他那颗忠诚无悔的丹心。
对于生活在繁华都市的人们来说,防火瞭望员的工作可谓与青山绿水做伴,与花鸟虫蝶为友,充满了诗情画意。但这种日复一日的单调乏味,年复一年的孤独寂寞却是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
山上的瞭望台。
由于瞭望台位于山顶无法通电,夏季烈日酷暑难当,冬季寒风刺骨难挡,他只能在空间狭小的瞭望台上不停的跳来蹦去,用这种简单的运动方式来取暖。口渴了就用冰冷的泉水润润嗓子,饿了就啃上几口硬硬的干粮,艰苦恶劣的环境给他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冻害冻伤折磨了整整三十年。
从山下的瞭望房通往了望台的山路是一条羊肠小道,偏僻难行,野草密布,也是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在漫长的护林生涯中,于洪宽先后几次遇上野兽,惊险万分。一天傍晚,于洪宽拄着棍子下山时,突然脚下踩空摔倒,而当他挣扎着想站起来时,却发现对面不远处有一只野猪正盯着他。当时于洪宽吓懵了,因为他知道一旦这个大家伙发起攻击,后果不堪设想。他一动不动的死死盯着这头大野猪,这样僵持了一阵,野猪看他没有任何反应,就继续拱起地来,半个小时后才慢慢离去,于洪宽长出一口气,已是一身冷汗。
舍小家为大家
他骄傲,他有个好妻子。防火期正好是春种和秋收的时候,也是他工作最忙的时候,别人家都是男人张罗着种地、收地,只有他的家里是妻子一个人跑前跑后,家里家外的忙活,然而贤惠的妻子却从来没有过一丝抱怨。
山上的瞭望台。
三十年,他坚守在大山深处,一到防火期难得回家几次。每次回家看望年迈的老父亲时都带着愧疚,父亲也总是给予他最多的理解,父亲生病期间他没能到病床前尽孝,直到父亲病危时才见了最后一面。现在每每想起已经故去的老父亲,他总是泪流满面,心痛不已。但他深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道理,对家人和父母的歉疚只能深深的埋在心底,他只有用加倍努力的工作作为回报。
于洪宽在去往瞭望台的山路上。
每当人们问他瞭望工作是不是很苦时,朴实的他总是笑着说:“苦啥,这工作总得有人干啊,你看我原来简易的瞭望房、洋蜡、收音机,现在都变成砖瓦房,太阳能、电视机了,连以前要走上二三十里路回场部充电的电瓶,都能在这充电了,还苦啥?”他深情的回望瞭望塔,留恋的说:“只是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没有豪言壮语,却依旧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履职尽责铸忠诚
1993年深秋的一天,他在瞭望时发现了一处火警,此时对讲机又出现了故障,只能步行到六里外的村庄用电话通知场部,但下山走小路用时太长,他毅然选择了快捷却最难行的方式——穿山。
火情就是命令,他快速地向村子方向的树林中冲去,树枝划破了他的脸,木棍刺伤了他的脚,火辣辣的痛,这些都丝毫未能阻止他前行的脚步,由于他及时准确的报告,又一次避免了火灾的发生。三十年来,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着岗位,从未谎报漏报过一次火情火警。
在实践工作中,于洪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通过烟雾的浓淡程度就能准确判断出是稻草燃烧还是林木起火。为了能正确引导扑火路线,他的足迹踏遍了施业区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对山间地形地貌和林中的每条小路,他都了如指掌,而且具备瞭望目测距离误差不超过300米的精确水平,为扑火队快速准确找到火点打下坚实基础。
多年来,他观察生产用火2000多次,准确报告火情150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管护区实现了三十年来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优异成绩;他本人也多次被省、市授予防火系统“先进工作者”,被林业局授予“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这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于洪宽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用一腔赤诚默默坚守着岗位,无怨无悔地守望着这片绿色的大森林,守护着幸福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