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鹤城失独群体需要关爱
2013-03-05 10:01:43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于海洋 宋家兴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3月5日讯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敏感,排外,轻易不与别人交流,害怕见到亲属同事,更害怕别人提起或问起那个让他们悲痛欲绝的话题,因为每次听到,就等于再次揭开心中的伤疤。

  多数“失独者”走不出痛苦阴霾

  2009年,对现年57岁的李洁(化名)来说,是悲痛的一年。当年,李洁夫妇的独子和相处许久的对象有了结婚的打算,正当他们幻想着儿子结婚的美好场景时,1985年出生的儿子被医院查出患有“重病”。为了给儿子治病,李洁夫妇把新房子卖了,亲属也都借遍了,但是三个月后,儿子还是离开了人世。让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突然支离破碎。

  “那时候一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或者听见‘妈’这个声音,眼泪就会流下来。”在儿子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李洁天天在家以泪洗面,不和任何人交流,放声痛哭是她唯一能够发出的“声音”。常常是哭累了睡,睡醒再哭,基本只有在睡着的时候,脸上才没有泪水。

  在家哭了一段时间,李洁离家开始漫无目的的四处游荡。因为怕见到熟人,她出去都要戴着口罩,在外面想起什么或听到什么,蹲下就开始哭,哭完再继续游荡。“她出去的时候,我们亲戚都跟着,怕她想不开做出傻事。”这些年,一直都陪在李洁身边照顾她的妹妹说。

  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李洁都处在精神恍惚状态,内心压抑的情绪没处发泄,也没有能敞开心扉倾诉的对象,她的脾气逐渐变得怪异,总因为一点小事和别人吵架,甚至动起手来。

  李洁已经退休了,有退休金,而她还在上班的丈夫患有脑血栓,每年需要住院2次。现在住的是亲属的房子。说起对未来生活有什么打算,李洁感到很迷茫。

  “要说有什么打算,那就是还债。”李洁儿子住院期间,全靠亲属朋友帮忙借钱治病,众人的帮助让她十分感激。“虽然很困难,但不管还多少年,只要活着,就要尽力还。”

  儿子的去世,带走了李洁一切。从儿子去世到现在,她都没有想过关于未来的事情,也对未来不抱有任何憧憬。“现在是活一天算一天,没有想过未来,说不定自己哪天就没了。”

  通过社区介绍和对一些“失独者”的沟通,记者了解到,他们当中大多数平时都在家里“待”着不出屋,也不和别人交流。好点的是只要不谈及敏感话题,就能说几句家常话,也能出去走走。真正能走出那段痛苦阴霾的少之又少。

  “失独”群体亟待社会帮助

  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最主要、最传统的养老方式,但“失独者”却无法享受。随着年纪的增长,当他们行动不便时,养老院则成为一个相对适合的地方。无儿无女的“失独者”进入养老院,手续上会不会有什么麻烦?日前记者采访了我市几家养老院机构。

  记者从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了解到,为了照顾这些“失独老人”,这几年已经放宽了政策:“失独老人”入院不再需要子女签字,旁系亲属、单位、街道办事处签字皆可入住。每月的费用大概在800元左右。

  在一家民营养老院,当记者问到关于“失独老人”入院问题时,对方问,有“老保”吗?有的话就可以收,但是要根据年纪大小,身体状况的好坏来收取费用,最低的也要850元。

  对这些“失独老人”在费用上是否有照顾,几家养老机构均表示现在没有相关政策,按正常标准收取。

  “失独者”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养老保障给付标准过低、社会关怀力量不够、各类制度设计尚待进一步完善等。

  记者在市计生委了解到,截至到2012年底,我市仅49岁以上的“失独者”就达到了2893人,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没有达到49岁,在资金保障上,从去年的每人每年1320元涨到了今年的1620元。

  在采访中,李洁说起一件让她心里感觉温暖的事情。去年的一个节日,社区突然来人看望了她,并送来礼物,这让她沉闷的心舒服不少。

  说起交流,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独者”更愿意和“同类人”一起生活,抱团取暖,相互敞开心扉交流。在网络上,全国各地基本都有自己当地的“失独QQ群”,为“失独者”创造互动聊天的平台,记者在我市却没有查到。

  “失独者”更愿意亲近年轻人,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孩子的身影。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志愿者,在空闲之余,看望“失独者”,帮助他们收拾屋子,做些家务。

  针对“失独者”的内心敏感等问题,可以设立相关的心理机构或者设立服务窗口,为需要的“失独者”进行心理辅导。

  只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失独者”群体才能安享晚年。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