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5日讯 迎着清凛的早春之风,绥化发出农业生产总动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备耕场景在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农民再夺高产的激情澎湃。据了解, 2012年,绥化市粮食总产达到330亿斤,实现“九连增”。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5个、我省唯一的粮油糖高产创建整市整建制推进试点市,获得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市殊荣。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077元,较上年增长17.6%,连续三年超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肇东、庆安、安达突破万元。
加大投入提速现代大农业
绥化加大投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千里示范带,提速现代大农业建设步伐。
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目前该市新建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10个,总数达到219个,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2%。完成秋整地面积1806万亩,深松整地1204万亩,起大垄201万亩。争取新建水旱田农机合作社100个,新购置大中小型拖拉机950台,配套农具1900套。农机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以上。把农业生产的第一环节放在秋整地上,完成秋整地1700万亩,其中深松整地1000万亩。抓好农机场县共建工作,跨区作业达到500万亩,其中“三代”150万亩。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切实加强防汛抗旱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阁山水库立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红兴水库防渗工程建设。做好“十六道岗水库”、“庆北绥灌区”等大型骨干控制性工程的立项准备工作,抓好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强大中型灌区改造力度,计划完成水田灌区渠道硬质化130公里。深入实施“节水增粮”行动。新增饮水安全村屯500处。
抓好水稻智能化催芽基地和育秧大棚建设。建设水稻智能化催芽基地21个,新增覆盖面积160万亩。落实好经营主体,提前搞好农户订单对接,为农民提供优质芽种。全市水稻智能催芽能力要达到1.2万吨,覆盖300万亩水田,超过水田面积的60%。
千公里科技示范带是该市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重要引擎,今年要由原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机作业、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扩展到“种植业、养殖业、新农村建设、农机、加工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乡镇村经济、水利、林业、农业观光”十个方面,向复合型、全方位发展,引领加快一流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再增近千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目前绥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347个,比上年增加1311个,增长43.2%。今年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达到80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5200个以上。
全市每个村至少培育发展1个比较规范的合作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每个乡镇培育5个达到省级规范社标准的合作社。每个县(市、区)培育20个达到省级示范社标准的合作社。市里从示范社中择优选择50个合作社典型全市推广,并向省推荐申报省级示范社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了1020万亩,占农户承包面积的36%,有12个乡(镇)、44个村实现了整乡整村推进。规模经营实现集约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比较效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今年,该市要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服务组织和信息网络建设,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市规模经营面积要达到1600万亩。肇东、海伦、北林要新培育3个整乡(镇)推进、6个整村推进典型,其余县(市)新培育2个和4个。
农民多元增收要冲新高
今年该市从优化种养结构、错季销售、精深加工、终端市场,招商引资建设产业项目等各个环节入手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发展棚室蔬菜产业。重点抓好以大棚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建设,力争新建200亩以上棚室蔬菜小区10处以上,新增设施蔬菜面积0.8万亩。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开展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积极推进净菜包装标志上市和品牌化销售。加强对重点蔬菜基地、主要蔬菜批发市场、超市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的检测和监督管理,让市民群众吃上“放心菜”。
发展农村劳务业。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本地企业要优先吸纳转移农民入企务工。组织好实用技能培训,实现劳务型向技能型输出转变,培训2.2万人以上。不断改善进城务工环境,为转移农民真正融入城市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农民就近创业,创建各类小微型企业。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2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5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有效整合基层资源,打造日用品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乡村两级日用消费品、农资连锁配送经营服务网点分别增加65个和127个。开通网上供销社,销售农资总量49万吨以上。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游、农家乐、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明水农资采购高潮渐起
眼下在明水县城乡,一家家农资商店里门庭若市,农民们精心地挑选着农资,在乡村公路上,拉着化肥与种子等农资的车辆川流不息。这个县农民欣喜地购买着农资。
在县城某种子经销店的销售大厅,醒目的展示台内各种玉米种子的介绍非常详细,可以让前来购种的农民一目了然。据介绍,往年农民购种的高峰都是在清明前后,而今年从年前开始,就有许多农民前来买种子了,比往年提前了很多。
兴仁镇等地农民发起团购。据经销商介绍,过了农历正月初六以后,每天来到农资市场选购种子与化肥的农民与日俱增,农民抢抓农时,准备春耕生产,让种子早下地,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
今春种子储备充足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一个农业大市来说,如何能让农民用上“放心种子”,直接关系秋收的成果。早在去年年底,绥化市就对下一年的种子供需情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当地积极进行种子储备,绥化全市耕地面积2853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以2000万亩计算,需种量在3900-4000万公斤,当地种业管理部门根据种业生产量和经销商预购种量测算,今年玉米种子供应量在4300万公斤左右,完全能满足市场需求。
截至2012年底,当地玉米种子入库量已达2100万公斤,占全年全市需种量52%左右。水稻以500万亩计算,需种量在2500万公斤,目前,当地农民自留种在1000万公斤,绥化市购种量在1500万公斤,备种量在2700万公斤左右,除当地自用种外还可以向周边地区辐射供种1200万公斤。当地大豆播种面积150万亩,主要集中在三、四积温带,全年全市需种量在600万公斤,全市备种量在650万公斤左右,从目前情况看当地三大主栽农作物玉米、水稻、大豆备种量充足,质量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