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呼兰项目集聚拉动经济强劲发展
2013-03-07 10:33:5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石宝林 徐柏胜 李宝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3月7日讯 呼兰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跨河北扩、沿江东拓、产业兴城、强区富民”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建设呼兰健康产业城,打造中国北方药谷”的发展思路,开创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局面。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7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25.8%;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1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同比增长30%。

  位于利民开发区的哈药物流园区的工人在包装货物。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优势产业项目集聚

  坚持产业集聚抓招商,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呼兰区把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2012年重点组织推进项目9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1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19个省市区重点监控项目全部按计划开复工,完成投资58.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70%;新引进哈药总厂、康隆药业、馨滋食品等项目31个,投资总额18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到位资金71亿元。实施华润雪花啤酒二期、太子乳品二期等绿色食品类项目12个,区域优势主导产业集聚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哈药总厂、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东北市场、杉杉永达商业综合体、哈师大附中利民校区四个项目的成功引进,对于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坚持打造品牌建药谷,园区形象得到新提升。2012年,利民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1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医药园区按照每平方公里投入3亿元的投资强度,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初步实现“九通一平”,使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绿化、亮化、道路监管、医药垃圾处理、固体垃圾处理等市政网络系统齐全,载体功能不断提升,为引入大项目和建设专业化园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医药园区2012年组织实施威凯洱、派斯菲科等医药项目23个,总投资88.8亿元。其中,哈药生物二期等19个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0亿元。投资30亿元的哈药总厂项目推进顺利,成为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旗舰”。

  城区改造步伐加快 城市载体功能增强

  完善城乡多项规划,开发区村镇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呼兰新城区着眼于城市空间拓展、服务项目建设,2012年投资1.22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深圳大街等10条道路7.2公里,修建园区便道8条3.7公里;老城区全面推进市政重点工程建设,总投资达1亿元。其中东府路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对兰河大街等41条街路进行整修维护,总面积达到12.8万平方米。朱家立交桥主体建成通车、呼兰河口大桥主体完工及呼兰河大桥维修加固改造工程顺利启动;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建成停车场15处,划定停车泊位1260个。城区建设,让呼兰面貌一新,2012年被评为省级“三优”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城区。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改造农村泥草房5500户27.5万平方米,新建农村住宅41.8万平方米。投资3600万元改造农村公路16条84公里;投资1400万元改建农村公路危桥19座。新上长岭镇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学院路街道小耿家屯等撤屯并村项目7个、大用镇沈八村等农民新居项目2个。

  改善民生促进和谐 惠民成果日益显现

  呼兰全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让居民享受到改革成果。2012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416元,同比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883元,同比增长12.1%。

  在财力趋紧的情况下,呼兰仍持续加大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科教文卫协调发展,哈师大附中利民校区土建工程全部结束,今年9月启动招生;创建标准化学校6所,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1所,改建公办幼儿园4所;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建成9个市级体育示范社区;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晋升为省二级甲等医院,完成大用镇卫生院医疗楼主体建设,新农合覆盖率和参合率均达到100%。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乡低保提标扩面成效显著,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360元提高到41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1500元提高到1718元。新增城市低保2488人、农村低保2963人、低收入困难家庭50户。新农保参保人数21.6万人,参保率99%,发放农村老年人基础养老金3175万元;企业养老保险扩面1716人。

  民生项目的投入,让城乡居民充分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福利。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