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哈市1800多所中小学校车不足百台 公办校理应配校车
2013-03-07 16:21:2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栾微 褚晓静 王健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7日讯 在哈市,真正拥有自己校车的学校很少。哈市共有1806所中小学,校车不足百台,这些校车集中在松雷中学、剑桥三中、中实等私立学校,还有部分学校租车来接送学生,其他的主要依靠送子车的补充。为什么学校不愿意配备校车?校车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相关专家表示,同义务教育一样,校车服务应该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资料片

  70台校车一个月倒贴16万

  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和燃油等运营成本的增加,校车难养成为学校不敢引入校车的主要原因。

  哈市剑桥三中从1999年建校起就配备了校车。目前,该校有近70台校车每天为近3000名学生提供服务,其中30台标准配置的60座校车为该校自行购买,其余40台是租赁的校车。该校主抓校车工作的常务副校长尹升力告诉记者,学校购买的30台校车,平均每台30万元。

  学校配备了专业团队为校车服务,其中司机30名,月人均工资2200元;专业技师级修理工3名,月人均工资3300元;管理教师5名,月人均工资3000元;车长70人,月人均补贴200元,每个月仅人员工资就10.49万元。

  每台车每天运行50公里,每公里油耗4.5元,按22天计算,每个月的油钱4950元。每年每台车保险费4000余元,平均到每月为330元。维修费等费用,每台车每月1000元左右。不算人工费,每台车每月大约费用为6280元,30台车一个月18.84万元。其余40台租赁的校车,每天租赁费用450元,22天的费用为9900元,40台租赁车辆的月开销为39.6万元。

  70台校车的运营成本加上校车服务人员工资10.49万元,总支出为68.93万元。“一个月一台车的运营成本就是这些,还得是保证校车不出意外的状况下正常运行,一旦有刮碰成本则更高。”副校长尹升力说。根据路程不同,每位学生最高收费270元,最低仅为80元,平均车费约175元。该校有近3000名学生乘车,每台车每月收入为52.5万元。以此计算,该校每月要在校车方面支出为16.43万元。

  “这都是在正常情况下运行的费用。冬天为了让孩子能坐上暖和车,学校提前近一个小时就要求司机预热车辆,所以冬天费用还要高。”尹升力说,如果想要收支平衡,每位学生至少要多交80元钱。


 

  规避责任学校不愿意养车

  不办校车还因为不愿担责,这是很多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难言之隐。哈市一所中学校长表示,校车不但要有专人负责安全,还要建立监管制度,一旦学生出现问题,家长就会把矛头集中在学校层面上,无形中把压力转嫁给学校,所以很多学校不愿意购置校车,以免给自己添麻烦。

  “校车安全更是让我提心吊胆。”尹升力说,学校不仅承担着经济压力,还承担着风险和重大的责任。“我每天最担心的,就是上放学期间有司机打电话,告诉我车辆运行时出问题。”尹升力说,孩子的安全关乎到一个家庭的命运,所以学校十分重视。

  尹升力说,很多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将私立学校灵活方便的管理方式作为择校的标准,统一校车管理不但给家长解决了接送孩子的问题,还避免了社会车辆的不安全因素,同时也便于学校统一管理,保证学生上学时间。由于要担负的责任比较重,有的学校即使有接送学生的车辆,也不愿意以“校车”的身份存在。一位老师透漏,现在有的学校有专门的车接送学生,却不会去相关部门登记,就怕“出事担责任”。为规避可能发生的事故责任,有的学校与司机签订了挂靠合同,校车在外发生事故后,赔偿责任人是车辆实际所有人,也就是司机或校车承包商及相应的保险公司,学校作为名义上的车主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专家:政府对孩子的投入不能“吝啬”

  “其实我们也不希望每个月赔那么多钱养校车,但长远考虑,校车是必要的投资。”一位民办校负责人表示,配备校车就是为了保证品质和生源。他们希望,如果政府可以补贴一部分,就可以减轻学校的压力。

  多位学校校长表示,无论是民办校还是公办校,都是在担负着社会责任,为社会培养人才,所以校车应该作为教育经费的一部分,政府应给予财政支持,并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后期校车的维护和人员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校车的安全运营,同时不给家长增添负担。

  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社会学专家王爱丽说,校车应该是政府提供的一项公益服务,在一些国家,接送孩子上学服务是纳入到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这应成为我国校车行业发展的方向。公共服务越来越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政府应该逐渐加大对校车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政策倾斜,政府对于孩子的投入不能“吝啬”。短期内,还可以发动社会资源,让更多有实力、有爱心的企业承担这部分社会责任,分担政府的困难,这才是“放心校车”前行的方向。

  王爱丽提出,政府职能部门应承担起监管责任,保车况安全,保行车安全;家长和校方都要履行监护责任;国家应对校车、送子车出台严格的标准,要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同时,一旦出现“人祸”,就要对人的因素追查到底。

  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说,中小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既然是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应该投入专项资金给学校配备校车和相关人员。他认为,在校车购置问题上,政府不能缺位,要加大投入,运用自己的力量和资源,起到主导、协调、监督、服务、保障的作用,在无力为公立教育机构购置校车的情况下,可以引入社会中介和资本,政策扶持企业、学校来办校车,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将校车经营社会化、企业化,利用社会化资本为公共教育提供服务。


 

  相关链接

  作为丹东地区最穷的县之一,从2008年开始,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由县财政专门拨款,统一购置校车用来接送学生。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县来说,购买12辆小车要花费240万元,而且每年还要投入近200万元作为校车的维护和相关人员的工资费用。正如宽甸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耿玉礓所言:“这其实不是什么能力的问题,而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

  浙江省德清县政府出资2000万元购置了79辆校车,全县乘车学生每人每次乘车支付1元钱,其中贫困学生免费。为了运营这些校车,德清县专门成立了一个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79辆校车按不同载客量从小到大分为四种车型,只接送学生。

  2011年年初,招远市政府将校车改革试点工作确定为201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确定为非盈利性公益事业,并决定首先在张星镇和齐山镇进行试点。同年8月27日,张星镇、齐山镇的17所中小学校3200余名中小学生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每人一天只花2元钱便能乘坐安全舒适的校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