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8日讯 站在荣耀的路口回望,我们看到了幸福的来路;立身全国三甲的高度远眺,更美的风景在眼前铺展。未来,我们要用更科学的管理手段,更细腻的民生视角,更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取向,弘扬高尚乐观的城市风尚,将哈尔滨建设得更美丽、更宜居、更幸福、更充满活力。
在《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2-2013)》最新发布的“中国幸福城市”榜单上,哈尔滨居民幸福感排在全国104个城市的第三位。这是哈市首度跻身幸福城市全国三甲。
名登三甲,荣誉让人惊喜,但“幸福城市”之名却一点都不意外。过去一年,哈尔滨在民生、城市管理、文化建设、“创城”等方面,举措频出、不断发力,城市硬件和软实力并肩提高,勾勒出一幅经济大跨越、社会大发展、民生大改善的动人图景,夯实了幸福城市的根基,也积蓄足了幸福城市的家底。这是哈尔滨的荣耀,每个哈尔滨人都应该为此自豪。
幸福不能只盯着数据,幸福应该摆脱数据依赖和数据崇拜,但抽象的幸福不能完全离开数据的支撑,只有感受没有数据的幸福同样不会有说服力。有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哈尔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3%和19.1%;2012年,全市开工建设保障房3.9万套,竣工51557套,为1.6万户群众提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补贴;2012年,我市持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2.6万人;2012年,我市养老保险政策实现全覆盖,为35万户困难群众发放社会救助金11亿元;2012年,新建停车场34个,新增停车泊位3.45万个,新增、更新大容量公交车600台,23座新型公交场站投入使用;2012年,我市新增绿地250公顷,完成造林13.7万亩,“三沟”结束了污水直排松花江的历史,松花江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下降3.7%;2012年,全市改造水、电、气、热管网2147公里,拆并小锅炉505台,新增供热能力2600万平方米,维修老旧住宅1000万平方米……一座名副其实的幸福城市,离不开这些数据的无声发言。
这些生硬的数据背后,是城市管理者柔软的民生情怀;这些沉默的数据,是无数人用心血和汗水培育而来。每个数据,都像一把保护伞,遮风挡雨,呵护着一些人;每个数据,都像一颗小小的太阳,散发光热,照耀着一些人。数据的每一点成长,都代表着城市怀抱的一次舒展,将更多人拥抱在温暖的怀中,感召人,吸引人;城市的每一点改善,都是幸福的水滴,最终流入幸福的河流。于是,小幸福汇聚成大幸福,无数幸福的人构成了一座幸福的城。
站在荣耀的路口回望,我们看到了幸福的来路;立身全国三甲的高度远眺,更美的风景在眼前铺展。今天,是一次阶段性褒奖,我们不能自满,更不能骄傲。未来,我们要用更科学的管理手段,更细腻的民生视角,更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取向,弘扬高尚乐观的城市风尚,将哈尔滨建设得更美丽、更宜居、更幸福、更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