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人物
搜 索
哈工大教授冯玉杰:育人战线上的“科技兵”
2013-03-08 18:08:20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8日讯 (记者 王蕊) 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在博士研究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提前留校任教,冯玉杰作为第一批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之一,经学校的层层选拔,作为优秀博士研究生,冯玉杰提前留校任教。20年来,冯玉杰教授瞄准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重大需求及学科前沿,立足本职,教书育人,勇于开拓,扎实奋斗,自觉奉献,用知识、智慧和勤奋实现着报效祖国和服务社会的理想,取得了优异的工作成绩,获得了一系列学术成绩和荣誉称号。2011年,她更获得了我国青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立足本岗强化科研成果转化

  冯玉杰教授的大学时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大踏步前进的八十年代,在大学学习期间,她是班级团支部书记、系团委副书记。在本科毕业综合评定中,她名列专业第一。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她以全班总成绩第一的成绩被免试推荐攻读博士学位。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是目前我国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国家重大需求。冯玉杰教授以此类废水高效处理及资源化与能源化为目的,在系统构建,关键材料开发,控制与调控等方面开展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半导体电极材料结构与羟基自由基产生效率以及电极使用寿命之间的内在关系及机制一直不够清晰,导致长期以来能同时满足高效性与使用寿命要求的电极材料的获得成为了该技术突破的一个难点。

  冯玉杰教授围绕电极材料结构与羟基自由基产生、及与污染物去除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开展了近15年的研究,揭示了电极材料加工过程、结构特征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开发出了高效、长寿命的电极材料,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基于电化学过程与生物过程结合的高效、低耗、稳定运行的物化/生化组合技术以及电化学水处理装备,提出了集电位、生物种群、生态和流态的综合调控机制,实现了污染物定向转化。以电催化氧化作为有毒有机废水预处理方法,将电化学过程与多级多相厌氧技术结合,开发出了物化、生化组合技术,该系统极大改善了有毒物质的可生化性,提高了生物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此外,建立了电极材料推广应用平台,所开发的电催化电极材料在油田防腐、纤维素类物质漂白等领域获得应用,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成果获得了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多年来,在她的心里,用知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理念一直根埋心底。正是这种理想的激励,使她多年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围绕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及能源化,近5年,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发表论文11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2篇,EI收录论文87篇;论文他引665次,单篇他引最高130次;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申报发明专利14项,国际专利1项,出版专著2本。

  教书育人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冯玉杰教授始终认为,教书和育人作为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且育人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具有协作精神的人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方面,她身先士卒、严于律己,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她常对学生讲,“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只有你想不到的事”,以此鼓励研究生不畏困难,勇于向科学高峰攀登。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她常对学生灌输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激励学生树立正气、不畏艰难,靠实力实现人生的目标。在她的实验室,敢于想别人所没想,做别人所没做,已蔚然成风。每一个离开实验室的人都由衷的感到,他们在这里获得的不仅是一个学位、一篇论文,而是令他们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

  她讲授的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等深受学生的推崇和欢迎,她的教学考核成绩一直是优良以上。作为教学骨干,曾经有4—5年的时间,冯玉杰讲授5、6门研究生课程,每年承担近200学时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任务。

  她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借助较好的英语和国际交流经验,她曾承担了2门双语教学课程、目前正在进行哈尔滨工业大学985工程与海外著名大学共建研究生课程的任务。

  到2011年,冯玉杰教授已经培养出近8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很多研究生获得过各项荣誉和奖励。博士研究生王鑫获得了201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博士研究期间,出版了1本译著,并在此领域发表14篇学术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曾获得“奥加诺”(水质与环境)一等奖学金、上海同济高廷耀基金会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宇星科技环境工程一等奖学金等奖项,2011年入围Scopus青年科学之星。博士研究生李超获得了首届国家研究生新人奖。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她以自己的信心和对科学的热爱、实现着一个知识分子以知识和智慧回报祖国、服务社会的理想和愿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她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教书育人,毫无保留的将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作为一名女性,她以最优美的姿势完成了最华丽的转身,成为当代女性中的佼佼者。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