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佳木斯3月14日讯 去年,一条简短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吸引了全市人民的目光,我市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为“2012中国食品安全十佳城市”之一,位列第九,与香港、台北、深圳、广州等大型发达城市同列一栏。悲观者不敢相信马上求证真伪,乐观者为我们的城市鼓掌叫好。对于食品安全,不可一味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这是一项需要脚踏实地、不懈努力的工作。
据介绍,佳木斯市食品安全监管的利剑始终高悬,保卫全市人民的餐桌。
通过自查,我市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86户,生产加工小作坊307户;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企业7824户;餐饮业户3952户。我市直接或间接从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共18个。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批示食品安全问题,主管副市长对发现的问题和查处案件亲自把关。食品安全机构全面落实,我市及所辖县区均已成立了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基本实现了机构、编制、职能、人员、经费的“五到位”。乡镇村屯、街道社区聘请了信息员和协管员,选聘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员213人,实现了全市社区、村屯全覆盖。
我市还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之中,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监管目标职责,接受人大政协执法检查监督。去年4月,我市顺利通过省政府督导组食品安全目标考核,我市及所辖桦川县顺利通过省政府食品安全检查验收。督查组对我市使用的“票证通”,实现网络化信息监管给予充分肯定,我市总评获得全省目标考评前五名的通报表扬。通过全年食品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同江市、郊区、东风区及时组建政府食安办做到“五到位”,将食品安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富锦市积极筹措资金,在五县(市)中率先开展食品检验工作;桦南县“本着抽硬人、硬抽人”的原则,选齐配强食安办工作人员,县财政专门拨付办公经费和检测经费;汤原县取得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荣誉,在县财力紧张情况下,解决了食品检测经费,评选出20余家食品安全放心示范单位,推进了食品安全城的建设;桦川县、郊区、向阳区、东风区、前进区政府实行了食品安全一把手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完善了食品监管网络;市财政局在财政收入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筹措资金给食品安全工作强有力的支持;公安局、商务局、畜牧兽医局在查获流入我市“中毒羊”事件和“病害猪肉”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我市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和食品检测工作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农资打假专项行动、面粉及肉制品加工集中整治、整治集贸市场、清理市场外露天食品经营、整治餐饮消费环节、规范保健食品经营行为、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行为、加强畜禽防疫及屠宰环节检疫等一直都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除此之外,还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盲区整治力度。在日常执法工作中,执法人员发现冷库是食品流通中一个重要节点,却往往被忽略,对此,市食安办主动出击,与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冷库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和治理整顿。共检查了8处冷库,依法对违规冷库予以行政处罚3万余元,并对冷库实行“五证”制备案管理,有效规范了冷库这一食品监管盲区。强化畜禽屠宰点全面整治,查处1处屠宰死马的黑加工点,当场扣押病死马肉。公安机关对当事人进行了行政拘留。关停了4家问题大的屠宰点。强化物流环节的整治,震慑了不法商贩。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涉及回民食品的安全问题。
通过努力,全市食品安全执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去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2.3万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4.7万户次。查办各类食品违法案件947件;共收缴罚没款284.66万元,查扣假冒伪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52.4吨。市农委、质监部门、工商部门、食药监局、畜牧兽医局、商务局、粮食局、城管局等部门通力配合,恪尽职守,共同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今年,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目标是:全面推进我市“七项食品放心工程、八项食品安全示范工程、九项重点专项整治”,加大食品安全城建设,使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更加科学完善,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