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老年人投诉十大诈骗伎俩”发布 骗子最愿拿“神医”唬老人
2013-03-15 10:42:38 来源:生活报  作者:李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3月15日讯 14日,哈尔滨市老龄办公布了“老年人投诉十大诈骗伎俩”,以帮助老年人进一步提高警惕,防止其权益受到侵害。其中,在“老年人投诉十大诈骗伎俩”里,“神医术”这种骗术成为侵害老年人合法财产的最大威胁。

  “神医”算出灾祸

  破财方能消灾

  【骗术】骗子一般3人以上,骗子甲、乙主动接近受骗者,谎称其家庭成员有人身患重病,并套出老人的家庭情况,待老人着急时介绍看“神医”。而“神医”骗子丙在接到同伙发来的信息后,一语道出了老人的担忧骗取了信任,以“祖传秘方”治病消灾诈骗钱财。有的骗子则称老人家中会有血光之灾,必须以“法宝”消灾,进而诈骗钱财。

  【提醒】这种骗术主要针对迷信并关爱子女的老年人,他们有的事先踩好点,有的在接触中观察情绪,有的化装成尼姑、和尚给老人看相、算命、诊病骗取钱财。如遇此情况,不应介入,如被骗要及时报案。

  免费旅游是幌

  掏钱买药才真

  【骗术】骗子以老龄办、助老工程组织活动的名义打电话,邀请老年人参加免费旅游和义诊。到景点简单旅游后,组织老年人吃饭联络感情,开始推销保健品,请“专家”进行极具煽动力的保健讲座,老年人很容易被洗脑,甘心购买产品。

  【提醒】老龄部门组织公益活动是通过相关组织进行的,不可能由陌生人直接打电话。遇到这种情况,可直接与老龄部门联系核实。

  打感情牌套近乎

  吹嘘产品有奇效

  【骗术】骗子一般在社区老人集中的地方以免费体验理疗的形式推销药品,通过长期与老人“亲密接触”,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捶背揉肩,暗示产品奇特疗效,使老人深信对方是为了自己好,心甘情愿地不断掏钱买那些理疗产品,其实这些所谓的理疗产品只是没有太多副作用的“止痛片”。

  【提醒】理疗产品可以买,但是最好先问问医生再作决定。可以培养一种兴趣爱好,组织老人们一起活动。子女要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常陪伴照顾老人。

  电话沟通认朋友

  借口急用骗钱财

  【骗术】骗子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老年人相关信息,打电话联系让老人误认为是他的亲属或朋友,并约好近期去探望。过两天,骗子会打电话说自己正在前往途中发生了车祸,急需钱款救急,让老人汇钱以实施诈骗。

  【提醒】老人不要急着汇款,最好和子女、亲戚朋友核实下情况。

  上门免费“服务”

  趁机顺走财物

  【骗术】骗子谎称是暖气维修工受物业公司委托检修暖气,伺机实施盗窃。也有骗子伪装成检测人员或民政人员,以检测煤气或办低保的名义,上门实施诈骗或抢劫。

  【提醒】老人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不能确定上门服务人员的身份,最好和物业或相关部门联系,同时要看好贵重物品。

  假冒子女朋友

  获取信任骗财

  【骗术】骗子谎称是老人子女的朋友,能说出其子女的姓名、工作单位等情况,并亮出假身份证或工作证以取得信任。骗子称家人有病急需用钱,暂向老人借钱,不久就通过他的子女还给他。

  【提醒】此类骗术应直接联系子女核实,如联系不上,骗子仍纠缠不放,可拨打110请警方帮助查清事实。

  卖“古董”为饵

  诱老人上钩

  【骗术】此类骗子一般在早市或江边兜售古董,有的老人喜欢收集古董,骗子会故意说老人喜欢的古董已被人预订,有些老人就会主动和骗子商量卖给自己。往往是老人死缠烂磨,喜滋滋地将古董买回了家,后经鉴定才发现是假的。

  【提醒】老年人如果不懂行,千万不要买。受骗后及时报案,为公安部门抓获骗子提供线索。

  意外“捡”到巨款

  设计抵押套钱

  【骗术】骗子一般2人以上,骗子甲故意掉个包,里面装有形似成捆现金、外币等财物。当老人拾到时,骗子乙立即上去要求“见面分一半”。此时甲回来找包,乙献计:你带包走,我引开丢包人,你必须将身上现金或值钱物押给我,之后再分钱,结果骗子都溜了,而包内一捆钱只有两头是真的。

  【提醒】一是不捡取,如捡取则要大声呼喊“谁丢了钱包”,以示物归失主;二是骗子纠缠甚至强行诈钱,就立即高喊求助。

  专盯急行老人

  碰瓷要挟赔偿

  【骗术】骗子选择衣着比较讲究的老年人,身揣包裹故意与其相撞,包裹里装的是便宜的易碎品。东西摔碎后,骗子及其同伙马上要求赔偿。

  【提醒】老年人应抓住骗子故意相撞这个事实,请路人评理,也可去派出所处理或报警,骗子就会快速逃离。

  “社保”“医保”来电

  让转账实骗钱

  【骗术】“您有一份社保补贴未领取”、“你的社保卡(医保卡)被盗用”……此类诈骗电话多数为声讯语音电话,大多无法显示来电号码,通过要求老年人封存医保账户、冻结社保账户等进行诈骗。

  【提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醒,上述社保(医保)诈骗电话和短信都是电话诈骗的新手段,不要按其提示操作以防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