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3月15日讯 2月15日至2月28日,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选派的11名师生,赴美国弗吉尼亚州海滨市的高木高中交流学习。13日,记者见到了这些赴美归来的学子们。说起异域见闻,他们无一不对美国的校车竖起大拇指。“我们第一次坐校车,就进行了安全演练。”“校车上了马路,总统也得让道。”
坐校车有安全演练
剑桥三中教委主任李怡平,是此次赴美交流学习的带队老师之一。她告诉记者,2011年,剑桥三中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海滨市高木高中开设了“孔子学堂”。今年春节后,该校选派的第二批师生启程赴美。
“到美国的第二天,学校就对我们进行安全乘车演练了。”高二四班的刘宇晴还清晰地记得演练的场景:那天上午10点多,听完安全乘客教育后,我和其他8名同学一起坐上一辆黄色“大鼻子”校车。行驶近一公里后,校车与一辆货车“相刮”,校车前门受损无法打开,校车车头冒着“浓烟”,车内学生都慌了手脚,场面一片混乱。紧要关头,司机Jack迅速打开双闪警示灯、启动安全门开关,协助随车照管员让学生从安全门逃生。
总统车要给校车让道
李怡平告诉记者,在美国,校车是最有“特权”的车辆,“特别是当校车停车、学生上下校车时,任何车辆,甚至是总统的车都必须完全停车,且距离校车20英尺(约6米)以外。”
“司机Jack说,在美国,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学生的校车后果会很严重——被处以罚款,并被吊销驾驶执照一年。”高二四班的卢岷铂说,让他念念不忘的是校车司机的贴心服务,“看到学生系好安全带,全都坐下后,司机才会启动车辆。学生下车后,司机看着学生安全过完马路后,才会向下一个目标驶去。”
父母不干涉孩子选择
李怡平诉记者,剑桥三中的学生赴美后,与高木高中的学生结成了对子,分别住在9个爱心家庭里,感受美国家庭文化。今年17岁的刘悦是剑桥三中高一四班的学生,她在美国住在高木高中15岁的丹宁家。刘悦说,在丹宁家中,父母和孩子彼此尊重,“父母从来不干涉孩子们的选择,他们是朋友关系。”
重视掌握生活技能
剑桥三中高一学生苏雪婷说,在她看来,美国的中学课堂更多理念是“掌握生活技能比掌握知识更可贵”。“在高木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课。此外,高木高中下午两点就放学,一些年满16岁的学生就可以去超市或快餐店做兼职,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苏雪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