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预付消费时代 办卡五大乱象让“馅饼”变“陷阱”
2013-03-17 14:30:49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明超周际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3月17日讯 如今,许多人的钱包里都放着不止一张预付卡,餐饮、美容、休闲、娱乐,有人戏言,“现在兜里没张预付卡,都不好意思出门。”可见,人们办卡图的是方便、实惠,还能顺便满足一下虚荣心。但在预付卡的消费过程中,却有人欢喜有人愁,包里的那些卡,有人真正从中得到了实惠,有人稍不留神“卡”在了心里……

  “3·15”期间,生活报联合哈市消协开通了“生活消费投诉台”,在一周内受理各类投诉100余起,其中有不少是关于休闲美容美发类预付卡投诉。同时,有数十名消费者打来电话,讲述自己办理预付卡之后的烦恼,询问如何解决自己预付卡消费过程中的问题。15日,记者从哈市工商局和消协了解到,2012年7月份至今,半年多来,“12315”已受理预付卡类申投诉300余件。哈市消协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在预付式消费纠纷中,除了一些商家突然歇业外,预付式消费合同中通常存在“有效期限制”、“不退不换”等不公平格式条款和行业乱象,给许多消费者带来了烦恼。归结起来,主要存在五大乱象。

  乱象一:商家玩失踪,预付卡“短命夭折”

  2月,哈市的金女士在道外区北十二道街一家名为“新情侣精致店”的理发店做头发,商家称“临近春节,会员卡里存300元赠300元”。在理发店的忽悠下,金女士就交了300元钱,她的几个同事看见理发店有优惠活动,也都交钱办了会员卡,每人花费几百元不等。

  春节过后,金女士准备去这家理发店做头发时,发现理发牌匾还在,但是橱窗上贴出了“饭店装修”的字样,进店内询问,饭店老板告诉他,春节前,自己就把理发店兑下来了。当金女士给“新情侣精致店”的店长打电话时,发现对方已经停机,她不知道去哪里讨回自己会员卡里的钱。支招:

  金额超过2000元可直接报案

  以优惠的条件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卡后,以营业场所变更、撤销等为由携款逃跑卷钱走人,坑你没商量,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这种情况最多,也最难处理。哈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王绪坤表示,这种忽悠顾客办预存卡之后“人去屋空”的案例非常普遍,商家在明知即将关店却变相收取顾客大量费用,明显是欺诈行为,如果收取的金额超过2000元,就已经构成了诈骗罪,消费者可以直接到辖区派出所报案。

  乱象二:办卡容易退卡难

  2012年4月,王女士听说哈市南岗区花园街旁有家健身会馆,她就去了,并称想办张200元的健身卡,当她提出想上楼看看室内健身环境时,楼下办卡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是上课时间,有学员在锻炼身体,不方便过去参观”。于是,王女士就先办了健身卡,拿着健身卡上楼后,她发现该健身场所通风很差,室内有异味,而且各种健身器材摆放的非常混乱。

  发现环境不好,王女士立即下楼要求退卡退钱,对方表示已经办完卡而且签订协议,要么过来健身要么把卡作废。随即,王女士将此事投诉到工商部门,最终经过调解,健身会馆才将200元钱退给王女士。

  支招:选择较正规的店铺

  王绪坤表示,消费者办理预付卡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服务场所的条件,不要被商家花哨的承诺诱导。办卡是商家一种营销手段,往往是办卡容易退卡很难,钱揣进商家腰包,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很难把钱要回来。所以,消费者办卡之前一定要慎重,要选择自己了解情况的正规商家。

  乱象三:优惠办卡“不退不换”

  哈市的王女士在纤丝鸟丰胸减肥院美容多年,2012年11月,美容院推出了魔力瘦三年卡,购买可以享受五折的优惠,注明办卡后不退不换,她当时看价格不高,就交5880元办了这张不限次数、三年内随时使用的卡。

  结果王女士在美容时,却先后发生两次,被美容工作人员用塑料刷子将身体两处部位刷坏,到医院诊断为“双下肢划伤”。随即,她提出退掉美容卡.美容院则表示,办卡时已注明不退不换。再三沟通,美容院称王女士只能把卡里的钱转成其他美容项目继续使用,但如果退卡,她会损失很大。

  支招:合理要求可协商

  以优惠政策忽悠消费者办预存卡很常见,而设置“门槛”也很普遍。王绪坤认为,商家提前为办卡设立门槛,消费者在没有适当理由时,确实存在退卡困难的情况,但是王女士是因为在美容院做美容时,出现意外才要求退卡的,这种要求很合理,可以与商家进行协商。

  乱象四:办卡钻进“连环套”

  从2003年开始,哈市市民臧女士就在诗兰百丽美容院做美容,从2010年开始,美容院推出“办美容卡返现金”的活动,美容院称“办理一种美容卡或者在美容卡里存一定的现金,每个月可以进行返现,花一万元办美容卡,一个月就可以返回1000元现金”臧女士觉得既能美容又能返现金,非常划算,就办了美容卡。

  从2010年开始到2012年7月的不到三年时间内,臧女士先后办理各种美容卡和存在美容卡里的钱超过19万元,每次存钱都是被美容院的服务员、助理、经理轮番劝说才动心的,而美容院一共只返给了她3万多。2012年8月,她发现存在诗兰百丽美容院突然闭店,无法找到店里的服务员和经理,而此时,她存在美容卡里的钱还有16万。

  支招:慎重消费勿被薄利诱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王绪坤表示,购物或者购买服务返现属于欺诈消费,天底下没有不花钱能美容还能返现金的好事,消费者一定要预防这种“连环套”消费陷阱,遇到商家办卡返券或返现的诱导行为,一定要慎重,不要受到薄利的诱惑而陷入对方设计好的陷阱中。

  乱象五:“最终解释权”成商家“挡箭牌”

  哈市的陈女士一直在道里区西十道街的一家理发店做头发,为了付款方便,她花2000元钱办了一张现金储值卡,因为办理的是储值卡,她每次到店里做头发都会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几个月下来,她的现金储值卡内还有1000多元钱。今年2月,因为工作的原因,陈女士需要到国外去,于是她向理发店提出,将储值卡内余额退给自己。

  “我找理发店,他们多次推托我,让我从国外回来继续使用,如果退卡的话,我以前在他家做头发的价格就得按照实际价格计算。”陈女士说,按照理发店的说法计算,如果自己退卡,不但卡里的1000多元钱退不回来,还得再交1000多元钱,而理发店的解释就是理发店拥有会员卡的最终解释权。

  支招:遇到“霸王条款”可举报

  王绪坤表示,商家在为消费者服务时,提供了优惠政策,这是商家的促销手段,但所谓的“最终解释权”,不能成商家不退卡的“挡箭牌”。此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时,应由各方当事人共同协商解决,商家不能以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的权利,这种规定属霸王条款,可以向消协举报。

 

责任编辑:吕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