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3月18日讯 3月18日,齐齐哈尔市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正式启动,在工作即将展开的第一时间,市公选办负责同志就公开选拔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请问齐齐哈尔市首次举办这样大规模的公选年轻干部工作,市委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答:公开选拔是选贤任能的重要方式,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次,齐齐哈尔市拿出20个副县级和32个正科级职位公开选拔年轻干部,规模之大,力度之大,在我市都是第一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着眼于贯彻十八大精神,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换届后,干部平均年龄虽有所下降,但整体上还是偏高,特别是年轻干部偏少。二是着眼于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平台。年轻干部知识层次高、工作热情高,需要有平台、有舞台,把他们的才智释放出来,作用发挥出来。三是着眼于推动齐齐哈尔长远发展。年轻干部是未来发展的骨干。市委战略思维,打算通过公选,把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发现、培养、使用起来,为齐齐哈尔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记者:齐齐哈尔市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年轻干部,无疑将会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请您通过媒体,简要介绍一下齐齐哈尔市的情况好吗?
答:齐齐哈尔为达斡尔语,是“边疆”、“牧场”之意,因毗邻市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着世界珍禽丹顶鹤,齐齐哈尔市又享有“鹤城”的美誉,全市幅员面积4.24万平方公里,辖1市8县7区,总人口567.3万,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东北地区西北部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先后荣获中国绿色食品之都、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2008年被人民网评选为“市民最满意城市”,2009年在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高峰论坛上,被评为“共和国六十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目前,齐齐哈尔市正朝着建设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中国绿色食品主产区和集散地、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装备工业基地、全国闻名的生态旅游胜地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奋进。
齐齐哈尔还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抗击外侮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欲战不能,疆土不保,负罪甚深,惟有殉国而谢桑梓”的寿山将军;有临危受命、喋血江桥,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的爱国将领马占山将军;有全国工业战线上一面旗帜的马恒昌小组;有神舟七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和航天英雄翟志刚、英雄航天员刘伯明,他们是齐齐哈尔乃至全国人民的骄傲。
当前,齐齐哈尔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了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为全市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如期实现,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发展中的齐齐哈尔敞开怀抱,真诚欢迎广大省内外有志青年通过公开选拔这一机遇,投身到推动齐齐哈尔加快发展的热潮中来,我们将为优秀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创造良好条件。
记者:齐齐哈尔市非常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答: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并坚持做到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推进有力。一方面,为坚持改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这些年,凡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都通过积极选拔,实现了配备年轻干部的目标,先后几次公开选拔了年轻党外干部、35岁以下副县级干部,并把这些干部任用到县(市)区主干线工作。去年还有针对性地选拔了3名70后县(市)区政府和市直部门的主要领导,下一步还将拿出一定数量的职位,通过多种方式选拔配备年轻干部,为年轻干部成长进步提供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健全了年轻干部成长链条。去年,首次举办了2期全市青年干部论坛,近200名40岁以下的副县级干部、35岁以下的正科级干部以及30岁以下的副科级干部公开展示,从中梳理出我市年轻干部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能力倾向等情况,有针对性制定了培训培养措施。拿出专项资金500多万元,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举办了EMBA齐齐哈尔学位班,择优选拔5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学习,为事业发展培养和储备了优秀人才。近两年,还先后选派近百名年轻干部到北京、上海和省直机关包括市内挂职锻炼,选派近200名年轻干部参与接访和带案下访、重点项目推进考核、重点项目推进督导等中心工作,为年轻干部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各县(市)区也从本地实际出发,切实加大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度。虽然我们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工作,但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较,与我市推进“三化”建设的新任务相比较,还远远不够。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这次公选就是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规划中的一项具体举措。
记者:请问这次公开选拔年轻干部所面向的地域和人员身份,以及条件是怎么界定的?
答:为了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这次公开选拔,我们打破了地域界限和行业身份界限,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公开选拔的范围是所有职位面向黑龙江省内外公开选拔,打破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地域范围界限。在身份界限上,符合条件的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及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人员,均可报考,打破了行业身份限制。可以说,这两个“打破”,为齐齐哈尔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宽广领域发现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扩大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条件是依据《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确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规定报考人员第一学历应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五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二年,可直接报副县级职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二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可直接报正科级职位。此外,为了吸引优秀人才,齐齐哈尔市委管理以外符合条件的正、副县级干部,也可报考副县级职位,齐齐哈尔市直单位及市内各县(市)区委管理以外符合报名条件的正科级领导职务人员,也可报考正科级职位。
记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市委管理的干部应该是县一级,为什么这次公选把县(市)区的科级岗位也纳入了进来?
答:这次把科级岗位也拿出来面向省内外进行公开选拔,是齐齐哈尔市选拔年轻干部的一项创新举措,更是齐齐哈尔市解决县级年轻后备人才匮乏问题,注重从基层培养干部的一项治本措施。可以说,团县(市)区委书记、乡镇主要领导和县(市)区直单位这些科级领导岗位都很重要,是年轻干部锻炼成长的极好平台。这些年,齐齐哈尔市委按照中央要求,树立了很好的干部导向,注重基层经历和经验,将一大批具有基层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县级重要岗位上来,有的甚至已经走上了市级领导岗位。市委组织部对这些公选出来的科级干部,将会给予重点关注、重点培养,为他们创造成长机会、干事舞台和上升空间。可以说这么搞,也符合中央提出的干部向基层去、起于基层的导向。
记者:公选备受各方关注,请问如何保证这次公选的公平公正、阳光操作?
答:公选工作是否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事情。我在这里向社会各界郑重承诺,我们一定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搞好这次公开选拔,决不允许“暗箱操作”和存在各种歧视性政策,请各地报考人员消除疑虑,踊跃报名。同时,为保证公平公正,实现阳光操作,我们将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严格程序。对每道程序、每个环节都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制定周密的操作规程,力求用严格的制度保障公开选拔工作健康运行。二是全程公开。从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到组织考察、决定任用等各个环节的情况和信息都及时对外公布,凡能公开的都要公开,使社会各界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公选进展情况。三是强化监督。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警示在先,对报考人员、考官和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严肃纪律,防止和克服各种不正之风。公选全过程请纪检监察机关进行监督,并接受社会各界和方方面面的监督,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分别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受理举报,及时调查处理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