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116名“党员雷锋”倾情奉献 红兴隆春耕生产电力十足
2013-03-18 18:35:30 来源:东北网  作者:陆书鑫 吴红 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8日讯(陆书鑫 吴红 记者侯巍)3月18日清晨,鹅毛般大雪任意地扬洒红兴隆管理局宝山农场,与农场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忙碌的智能化浸种场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耕图。农场场长万新军高兴地说:“农场浸种工作从17日便全面展开了。这得感谢电业局的‘党员雷锋’们,是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苦战,新建了变电站,电压平稳了,保证全场10多万亩水稻实现一次性集中催芽。”

  红兴隆管理区辖地面积9650平方公里,拥有耕地712万亩。为确保粮食生产“十连增”,总产85亿斤,红兴隆将水稻面积扩增到335万亩,电机使用户1.36万,投资1.4亿元新建智能集中催芽基地6座共达28座,保证100%供芽种。生产体系的建立扩大了用电需求,而原来输电线路过长,造成电压损失,供电质量和合格率不符合要求,用电质量到客户端电压不合格,电机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电业局针对突出的问题,决定投资1863万元新建三座变电站,双柳变电站、腰林变电站和宝山变电站,加大稻田线路铺设力度,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在浸种前保证全面安全供电。

  针对去冬今春降雪量施工难,加上春耕生产迫在眉睫的实际,电业局开展了“阳光服务顾大局、保证春耕讲奉献”为主题的争做新时期“党员雷锋”活动,将116名党员组成了14支“党员雷锋春耕服务分队”,进行“百日攻坚”。

  “党员雷锋”为春耕生产争得时间,提前一周完成了35千伏腰林输变电新建工程、66千伏宝山变电站升压改造工程、66千伏双柳变电站移地改造工程,新铺设线路3700余延长米,为362家新开发水田种植户安装了用电设备,保证了1460家种植户实施油改工程,解决了141万亩水稻灌溉用电问题,供电可靠性达到99.6%,电压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拥有5.2万亩五九七农场第二管理区因66千伏双柳变电站移地改造工程提前完成,532家水稻户全部实现将柴油动力机泵改电动力机泵,每亩地减少燃油15升,直接降低生产成本80元,全区水稻即实现了低碳生产,又直接增加收入500余万元。

  北兴农场在电力充足的保障下,5个智能集中浸种室同时开机,保证了100万亩水田100%供芽种,降低种损失率5%,芽种安全播种率100%,降低生产成本310余万元。

  据悉,电力充足的保障,使红兴隆浸种催芽整体提前了5天,完成周期缩短7天,减少用工量1.3万个,柴油使用量减少1960万升,节约生产成本近亿元。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