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我省候鸟春归将推迟半月 持续低温冰雪未消融觅食困难
2013-03-20 07:17:35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立 于海霞 张清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3月20日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诗中的美景让人充满春的遐想,然而眼下在我省各地却仍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鸟迹罕至。记者从省内各鸟类监测点了解到,我省迁徙南方越冬的200余种候鸟,目前回迁数量极少,专家预测,因去年冬天的严寒天气和降雪量大,今春候鸟北归将比往年推迟半个月。

灰鹤。

  湿地内难闻雁鸣声

  “在往年这个时候,丹顶鹤已经开始大量回迁,草甸子上也能见到三两只。”19日下午,记者联系上扎龙自然保护区景区管理中心主任郭立业时,他正组织人手往草甸子上投食。据郭主任介绍,扎龙保护区内栖息着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等多种珍稀鹤类,一般每年3月中旬到4月初是雁、鸭、鹤等大型禽类回迁的高峰期,由于去年冬季到今年春季天冷雪大,现在湿地还被积雪覆盖着,没有良好的觅食环境,所以鹤群今年回来得要晚一些,预计比往年要推迟10天到半个月。

  兴凯湖作为东北亚最大的鸟类迁徙驿站,每年从此处迁徙的候鸟超过200万只。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科研所所长刘化金告诉记者,目前已是3月中下旬,按规律鸟群应该大规模回迁,但上周这里的监测站只监测到了几百只鸟到达,最近他也到保护区转了转,能看到的鸟类很少。鸟类能否安全迁徙,气候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去冬今春,低温天气使得大多数雀类候鸟停留在辽宁、天津一带,推迟了来我省的时间,而以雀类为食的鹰隼类也随之推迟了回归的时间。

鸳鸯。

  回迁鸟觅食难频死亡

  候鸟在春季迁徙时,中途会降落到适宜的地点补充能量后继续迁徙,飞到目的地后,最需要温暖的气候和充足的食物,以便恢复长途飞行的消耗。但突然将它们置于严寒和暴雪之中,这对候鸟是严峻的考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现在天气寒冷,积雪未融化,树根、嫩茎未发芽,昆虫鼠类找不到,首批回迁的鸟雀因为觅食难,已经遭遇到生存的威胁。据刘化金所长介绍,鸟类在大批迁徙前,都会派“先头部队”,今年他们观测迁徙鸟时,发现了很多体力不支的候鸟,一些鸟雀因无处觅食,长途飞行后体力不支掉落在林地里,现在只能靠人工投食稻米来应急。

  刘化金还告诉记者,从目前观测来看,恶劣的气候不仅使得鸟类的迁徙日期推迟,更使得回归的候鸟群规模越来越小,数量也明显减少,往年都是千八百只成群北归,目前都是几只、几十只的候鸟队,难见往年几百只的大队伍。像野鸭目前观测才回来几只,而去年这时候已经有几百只到达了。

  “每年冬季候鸟南迁时,哈尔滨市也会发现一些老弱病残的鸟儿掉落在江边或林地里,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有利于鸟类种群的进化。”哈市林业局野生动物救护站站长赵宪波分析说,一些体格健壮的鸟类战胜寒冷和大雪生存下来,会将其优秀的基因传递给族群,繁衍出更多生命力顽强的后代,但对珍稀鸟类来说,这种淘汰是很危险的,应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建议市民帮忙投食喂鸟

  对于寒冷天气影响候鸟回迁的情况,东北林大教授李晓民表示,我省位于候鸟迁徙的国际性通道上,每年3月初至5月上旬都有大量候鸟由东南亚和中国江苏、江西等省区飞到黑龙江或途经这里迁徙至蒙古、俄罗斯、日本等国。候鸟春季北归也就是从南方飞回我省的鸟类开始了繁殖,在繁殖期,鸟类更是需要充足的食物以保存体力,而厚厚的积雪让他们无处觅食,食物的匮乏必然会导致繁衍失败。为此,呼吁市民设置鸟巢和投食点来迎接候鸟的回归。

  记者从我省各鸟类监测点了解到,目前他们已开始监测,对候鸟采取投食救援行动,各监测点将在鸟类聚集、栖息地投放食物和水,确保鸟类的补给。

  李晓民教授建议,市民可以自发地在窗前、门前、庭院里投放谷物,也可在树上、楼区设置人工鸟巢,定期投放食物吸引各种鸟类定居、停留,为鸟类回迁创造生存环境。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