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3月21日讯“世界睡眠日”前夕,中国首个对居民睡眠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的指标体系——《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报告》19日在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公众睡眠指数得分为64.3分,刚逾及格线。其中,24.6%的居民在睡觉这件事上“不及格”,即低于60分;94.1%公众的睡眠与“良好水平”存在差距。
资料图
报告指出,不同城市之间的睡眠状况差别较大。中原城市郑州以65.4分领衔中国城市睡眠排行榜,与厦门、齐齐哈尔、重庆西安等成为“好梦城市”;而东莞以59.5分排名垫底,与昆明、北京、广州、西宁以低分数列入“失眠城市”。
报告认为,男性总体上比女性睡得好,男性64.8分、女性63.8分。但无论男女,已婚的睡得都不如未婚群体,已婚得分64.3,未婚得分64.9。
财富水平是睡眠质量新拐点。报告指出,在城市和小城镇中,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睡眠得分在64.3分左右徘徊,而随着收入的增高,其睡眠品质趋势逐渐低落。但同样以64.3分为界,中等收入及高收入的农村居民的睡眠水平高出不少,且随着收入增加,睡眠越好。
报告还称,新媒体给公众睡眠带来负面影响,因为67.1%的居民睡前使用手机和电脑聊天、发信息,使用时长分别约28分钟和73分钟。
中国人睡不好,但报告指出,中国人睡得并不少,平均睡眠时长为8小时50分钟。
那么,谁动了中国人的睡眠?报告总结了睡眠十大“杀手”:突发事件、家庭关系、情绪、突发疾病、生活压力、工作压力、慢性疾病、伴侣关系、虚拟关系、性行为。
其中,55.4%的公众认为工作压力影响睡眠;56.9%的公众表示生活压力令入睡困难,尤其82.8%的北京公众和82.4%的广州公众“生活压力山大”。
中国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表示,睡眠问题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最好的养生方法不是保健品,而是合理睡眠。因此,建议公众树立科学睡眠的理念,摆脱“睡得多就是睡得好”、“睡得多就是精力充沛”的睡眠误区,规律作息;再者,要学会管理和控制情绪、遵循人体生物钟对睡眠的提示;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睡眠知识,不要让娱乐、电子信息毁了睡眠等。
2013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关注睡眠,关爱心脏(生态好睡眠,拥抱正能量)
世界睡眠日:
为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世界精神卫生联盟(WFMH)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为贯彻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并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目的是唤起公众重视睡眠、关心睡眠,道明了睡眠与健康的关系,警示目前睡眠已存在着严重问题。
将世界睡眠日定在3月21日,是因为这天是春季的第一天,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睡眠研究会在2003年将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