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4日讯 近日,媒体联合市民政局发起“文明节俭过清明”活动,引导市民采取文明节俭的方式祭祀,在全市范围推广街路文明祭祀鼎、社区文明焚烧桶。昨晚起,100个文明祭祀鼎、2000个文明焚烧桶正式上街“站岗”。
资料图。
昨晚,本报记者兵分两路在南岗区、道里区走访了文明祭祀鼎、焚烧桶使用情况,发现对于文明祭祀鼎和焚烧桶的再次返岗,市民都表示称赞和认可,排队烧纸,文明祭祀蔚然成风。市民们表示,这种方式最人性化,既给传统习俗一个出口,又倡导了文明新风。
祖孙三代环保祭祀
昨天19时20分左右,工部街居民李大爷带着3岁的小外孙,在女儿、女婿的陪伴下,来到工程街与工部街交叉口准备给去世多年的父母烧纸。 “我们一家人是看了今天的新晚报后,按照鼎的分布点找来的。”到现场李大爷一家才发现原来还有两户居民比他们来得还早,老人也“得空”一边排队,一边告诉记者,“从家出门徒步不到5分钟就找到了祭祀鼎,今年加了不少大鼎,烧纸祭祀就更方便了,这方便都到了家门口,看谁还好意思给城市抹‘黑脸’!”
“我们是19点准时抬鼎上岗的。可一来发现,已经有居民在街口等着大鼎呢!”工程社区工作人员刘丽告诉记者。
开车寻鼎只为文明
昨天20时左右,记者来到南岗区交通街与河沟街交叉口,看到有五六户居民正有序地排队,准备使用祭祀鼎烧纸。
一辆小轿车在旁边停了下来,一位年轻的女士摇下车窗问正在值班的花园社区党委书记王玉琴, “请问这是烧纸的指定地点吗?”得到了王玉琴肯定的回答,她便把车开走了。过了30分钟,这位女士带着父母再次回来。她告诉记者: “我家不在这附近住,刚才路过看到这种方式,觉得特别环保,我父母有清明烧纸的习惯,我就回家带他们来了。父母也支持绕远寻鼎,既然政府都为我们老百姓考虑得这么周到,谁能放着文明方式不用啊!”
市民热顶力邀大鼎
昨天21时10分,记者来到南岗区海关街文明祭祀鼎摆放点,花园社区主任马新华正戴着厚厚的胶皮手套清理鼎中的纸灰。“清明期间,每天都得收个几袋子。”马主任一边用水浇灭鼎中的火星,一边将纸灰拢成一团,再装袋放到垃圾站。从昨天起,社区的工作人员又要开始加班了,每晚轮流值班,看守大鼎。
“大鼎在居民心目中,位置是越来越高了。去年清明节时,还有人抱怀疑态度。可今年元宵节刚过,就有居民来社区打听,今年清明节大鼎是不是还得上岗?”马主任表示,现在居民是越来越“认”大鼎了,都表示啥时大鼎上岗.他们再出来烧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