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3月27日讯 经过漫长的冬天,候鸟们终于回来了!据悉,受去年冬天严寒天气和降雪量大的影响,我省候鸟迁徙期比往年晚了十来天。为迎接这些迟归的老朋友,我省各地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聚集牡丹江“歇脚” 跨江桥成观鸟平台
近日,牡丹江市东四跨江桥附成了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近百只野鸭江中嬉戏的场景为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据牡丹江爱鸟人士周先生介绍,从10日起,20多只绿头鸭和几只苍鹭陆续飞来,23日一早,又飞来一大群花脸鸭,大概有六七十只。为此,当地媒体发出爱鸟倡议,希望市民观鸟时不要惊扰鸟儿。
兴凯湖建能量站 让候鸟吃饱喝足
21日,又有一大批候鸟云集兴凯湖。“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监测到了2万多只雁、鸭类,现在每天陆续都有迁徙的鸟到此栖息。”26日,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了解,每年春天,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有几十万只迁徙鸟类从日本诸岛、朝鲜半岛以及长江中下游迁徙路经这里。目前,保护区管理局除派专人死看死守,还联合边防官兵对鸟类栖息的重点区域进行不定期巡逻,制止和打击各种滥捕滥杀和非法买卖鸟类行为。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纪检监察室主任尚尔峥告诉记者,兴凯湖是亚太地区鸟类迁徙的大通道,近年来受气候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兴凯湖保护区湿地逐渐退化,候鸟在迁徙过程中因难以补充食物,导致体力匮乏,鸟类迁徙大通道受阻。为此,兴凯湖保护区管理局筹集大量鸟食,建立了若干个投食点,并通过生态补水,增加鸟类迁徙栖息地面积,努力建设亚太地区最大的鸟类迁徙能量驿站。
据悉,“2013黑龙江·鸡西兴凯湖国际春季观鸟节”现已拉开序幕,游客可到此观鸟摄影。
洪河保护区 为东方白鹳置“婚房”
据悉,我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东方白鹳新建的35个人工鸟巢投入使用。至此,洪河保护区20年来累计搭建人工鸟巢183个,为350对东方白鹳提供了“婚房”。据了解,东方白鹳每年3月下旬从越冬地回迁至保护区,天气、降雪等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东方白鹳筑巢繁殖。为此,科研人员根据东方白鹳的生活习性,为它们搭建了人工鸟巢,确保了该种群数量逐年攀升。
我省林区 加强野外巡护和看守
26日,记者从省森工总局获悉,目前我省林区进入候鸟春季迁徙期,省森工总局要求各下属林业局将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与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加强野外巡护和看守,做好相应的野外救护准备,并开始加强对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场所的执法检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