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3月27日讯 “拒绝剩宴、倡导光盘”,今年1月25日,本报吹响了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号角,1000多家餐饮企业先后签下“光盘军令状”,消费者在网上发出1600多条公益标语,响应本报“光盘行动”。许多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光盘行动”逐渐深入人心,就餐浪费的情况少了,每天的餐厨垃圾更是少了一半还多。
记者与养猪户李辉体验收泔水
“过去一天能收5大桶泔水,可现在只勉强能收到两桶。”“光盘行动”后的变化,在哈市道外区东风镇养猪户李辉身上反映得更加明显。李辉养猪10多年,每天近百头猪的食粮,大部分都是他晚上从饭店收回来的泔水。如今,李辉要再“多养几头猪”的想法已经被打消,而且有了转行的想法。“卖完这60多头猪就不再养了,现在养猪还真不如到外面打工挣得多!”餐厨垃圾情况究意如何?25日晚,记者跟随李辉一连跑了6家饭店收泔水,体验到“光盘行动”后的巨大变化。
李辉在收泔水
“过去收泔水太容易而且全是‘硬菜’”
25日20时30分许,再一次接到饭店老板打来的“催促”电话后,李辉才开着小货车出门。车上的5个蓝色塑料桶空空荡荡的,“今天是周一,去吃饭的人肯定不多!”一路上,李辉盘算着如果收的泔水不够,怎么才能让他的猪吃饱。实际上,最近两个月,李辉一直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着。
“如果时间回到两个月前,我每晚出门转一圈,都会拉着满满一车泔水回来。这些泔水可全是‘硬菜’:锅包肉、鱼香肉丝、饺子等应有尽有,肉类食品最多时能占到一半以上。我以前养100多头猪呢,现在只养了60多头。这些猪饱餐后,大桶里剩下的泔水还会装到小桶里,再以一桶40元的价格卖给附近一些零散的养猪户!”李辉回忆着。
但现在这样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两个月后的今天,不要说再卖给附近邻居,就连自己家的猪都吃不饱了。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就连收回来的泔水也“变了味”,“以前一桶泔水,干的最少有半桶,可现在基本一桶都是汤汤水水了。”李辉说。
“如今泔水少了一半多而且干货少了”
21时整,李辉来到南岗区一曼街上四川仁火锅店。下车后,他挑起扁担、拎着两个小桶直接走进后厨。饭店的服务员见到他热情地打着招呼,他则直接问:“今天怎么样啊?多不多?”看到对方微笑着摇摇头,李辉知道在这里又是“没什么收获”。
记者跟着他来回进出了三次:6小桶,这家火锅店的泔水基本就都收净了。记者看到,倒进桶里的泔水,基本上都是夹杂着菜叶的汤汤水水,肉类食品并不多!“以前在这儿最少要收12小桶。”李辉说,可如今回收的泔水,还不足以前的一半!
随后,李辉又前往附近一家烤肉店,原以为这里会多一些“硬菜”,但实际上仍旧不理想,收上来的基本都是一些骨头、菜叶等。
接着,记者跟随李辉从南岗区来到道里区、再到南岗区,总共走了6家饭店,包括火锅店、饺子馆、烤肉店等。一圈下来,李辉车上的5个大桶,只装满了2个。
“之前只要走三家饭店,最少会收满两大桶,但现在仅能收一桶。”从李辉的家里出发再回去,整个过程大概用了两个小时。“现在出来一次油钱等成本费用基本就在200元,再这样下去就要入不敷出了!”李辉说。
“不管咋说,节约是件大好事”
实际上,李辉现在就已经不愿意再到饭店收泔水了!在以前,像李辉这样的养猪户,为了抢夺饭店里的泔水,他们都是一个劲儿地讨好饭店,担心“肥水”留给了别人。可如今“位置倒了”。每天晚上从7点多开始,李辉就会接到饭店打来的电话,希望他尽快来收泔水。每到一个饭店,从老板到服务员都是满心欢迎的,生怕他“明天就不再来收了”。
记者跟随走访饭店的过程中,服务员普遍反映,现在将剩余饭菜打包的客人较以前确实明显增多,由此产生的泔水少了很多。“以前客人用餐快结束时,往往抱着‘再吃点’的想法,将一些剩肉倒进锅里,可实际上基本‘吃不动’了,由此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四川仁火锅店的服务员王冬雨说。“但现在,这样做的客人少了很多。”王冬雨说,“光盘行动”开始后,顾客在点餐时就“量力而行”,要求打包的明显多了起来。
“我知道现在的‘光盘行动’,全社会都在倡导节约!”25日晚,记者在跟随李辉回收泔水的过程中,虽然他一直在不断抱怨,但是他也承认,“不管咋说,节约还是件大好事!”
背景资料
据统计,哈市如今共有7000多家餐饮企业,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足有500吨,折合成原料成本高达250万元。这500吨剩饭剩菜相当于50万人口一天的口粮。其中,大量餐厨垃圾被城市周边零散的小养猪户收走,成为“泔水猪”的主要饲料。自1月25日本报联合省餐饮连锁协会开展“光盘行动”以来,加入到“光盘行动”联盟的餐饮企业已有1000多家,已经总计节约了300万斤食材。